[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無創血液成分檢測的傳感器組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08368.5 | 申請日: | 2021-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479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全貴;李太翔;范道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龍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1455 | 分類號: | A61B5/1455;A61B5/02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高新開發***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血液 成分 檢測 傳感器 | ||
本申請公開的用于無創血液成分檢測的傳感器組與系統,包括:電路驅動控制單元;設于人體待測部位,與所述電路驅動控制單元連接的發射傳感器;所述發射傳感器搭載多顆不同波長LED發射芯片;所述LED發射芯片用以發射光電信號;與所述發射傳感器信號連接的接收傳感器;所述接收傳感器搭載多顆不同波長靈敏度的PD/PID接收芯片;所述PD/PID接收芯片用以接收各光電信號穿過人體組織后形成的脈搏波動信號;以及與所述接收傳感器連接的,用以處理脈搏波動信號的數據處理單元。本發明涉及的技術方案,其能夠對被測人員的血液組份濃度值進行便捷快速數據采集,確保得到準確計算數據,為后續測試計算提供準確的數據前提。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血液成分檢測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無創血液成分檢測的傳感器組。
背景技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全球平均每人每年至少進行5次左右的血液檢測,大多檢測為一般性感染的血常規檢測、三高人群的血脂類檢測和糖尿病人的血糖檢測?;舅械臋z測均需到醫療機構抽取靜/動脈血或扎針取指尖血,進行生化檢測。其中特別針對幼兒感冒這類常規的疾病,由于其不能完整表述自己癥狀和過程,基本上只要進醫院,都要進行血常規檢測。而對于世界上超過4.2億的糖尿病患者,并且每年仍有1000萬的新增患者而言,其中度或重度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進行日常血糖監測。目前監測的方法進本都是扎針采集指尖血,進行測試;常年測試,常常會找不到那個手指是完好的。因此,無創血液檢測的研究應用具有很大優勢。
目前,現有市場上還有一款獲得認可的無創血液成分檢測產品,其根本原因是人體環境的復雜程度遠超實驗室所能模擬的環境,采集的數據存在偏差,在數據獲取之后的測試計算中,由于系統不能獲得正確、全面、易用、標準化的基礎計算數據,以致后續測試結果無法獲得認可。而基礎數據的獲得,有賴于先進傳感器技術的進步。現有技術中還沒有可以應用于無創血液檢測確實可用的先進傳感器,其能夠實現快速準確的數據采集。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用于無創血液成分檢測的傳感器組,其能夠對被測人員的血液組份濃度值進行便捷快速數據采集,確保得到準確計算數據,為后續測試計算提供準確的數據前提,以致能夠獲取準確、標準化的血液組分數據,已經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無創血液成分檢測的傳感器組及系統,其能夠對被測人員的血液組份濃度值進行便捷快速數據采集,確保得到準確計算數據,為后續測試計算提供準確的數據前提,以致能夠獲取準確、標準化的血液組分數據。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
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無創血液成分檢測的傳感器組,包括:電路驅動控制單元;設于人體待測部位,與所述電路驅動控制單元連接的發射傳感器;所述發射傳感器搭載多顆不同波長LED發射芯片;所述LED發射芯片用以發射光電信號;與所述發射傳感器信號連接的接收傳感器;所述接收傳感器搭載多顆不同波長靈敏度的PD/PID接收芯片;所述PD/PID接收芯片用以接收各光電信號穿過人體組織后形成的脈搏波動信號;以及與所述接收傳感器連接的,用以處理脈搏波動信號的數據處理單元。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一種優選方式中,所述發射傳感器組成包括:
發射基板,所述發射基板上設有輸入導電線路;所述輸入導電線路用以連接所述LED發射芯片以及所述電路驅動控制單元;
設置于所述發射基板上的第一聚光碗杯;設置于所述第一聚光碗杯中的所述LED發射芯片;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聚光碗杯中,用以封裝所述LED發射芯片的耐高溫高透射封裝膠體。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一種優選方式中,所述LED發射芯片設有8個,呈4排2列對稱布置;其中,所述LED發射芯片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龍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南龍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0836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