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BIM的風振監測、系統、存儲介質及計算機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03159.1 | 申請日: | 2021-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57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祖公博;李奇志;喬會丹;張樂樂;陳飛;曹眾;陳冬;楊振;劉余勇;黃周敏;陽華;林宇靜;秦卿;成銘;張威;王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8;G06F111/08;G06F113/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田世瑢;唐曉麗 |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bim 監測 系統 存儲 介質 計算機 設備 | ||
1.一種基于BIM的風振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目標建筑的信息以及來流風的信息;其中,所述目標建筑的信息包括目標建筑的結構信息、結構加速度信息和位移信息;
根據所述目標建筑的信息,通過分析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
通過模擬計算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體型系數;
將所述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所述目標建筑的體型系數以及來流風的信息通過使用結構振動超標概率計算方式,輸出結構最大加速度響應分布概率數據;
在基于所述目標建筑的信息、所述來流風的信息的BIM模型中表征所述結構最大加速度響應分布概率數據,并輸出相應的預警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振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目標建筑的信息,通過分析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包括:
通過時域、頻域、模態識別分析,計算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包括:
通過北斗衛星信號授時時間與采集數據一一對應的方式,將不同測點數據傳回后的時間序列,進行時間的一一對應,并將每一時刻不同測點的數據在同一時間點寫入數據庫,用于計算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振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計算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體系系數,包括:
通過風洞試驗、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來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體型系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振監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實時采集目標建筑的信息以及來流風的信息通過5G數據通道傳輸;所述來流風的信息包括收錄來自天氣預報信息、實時風速信息、實時風向。
5.一種基于BIM的風振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采集模塊,用于采集目標建筑的信息以及來流風的信息;其中,所述目標建筑的信息包括目標建筑的結構信息、結構加速度信息和位移信息;
第一計算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目標建筑的信息,通過分析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
第二計算模塊,用于通過模擬計算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體型系數;
第三計算模塊,用于將所述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所述目標建筑的體型系數以及來流風的信息通過使用結構振動超標概率計算方式,輸出結構最大加速度響應分布概率數據;
預警模塊,用于在基于所述目標建筑的信息、所述來流風的信息的BIM模型中表征所述結構最大加速度響應分布概率數據,并輸出相應的預警信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振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計算模塊還包括:通過時域、頻域、模態識別分析,計算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包括:
通過北斗衛星信號授時時間與采集數據一一對應的方式,將不同測點數據傳回后的時間序列,進行時間的一一對應,并將每一時刻不同測點的數據在同一時間點寫入數據庫,用于計算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樓體的風振響應分析數據。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振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計算模塊還包括:通過風洞試驗、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來獲得所述目標建筑的體型系數。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振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來流風的信息包括收錄來自天氣預報信息、實時風速信息、實時風向。
9.一種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風振監測方法。
10.一種計算機設備,包括存儲介質、處理器及存儲在存儲介質上并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風振監測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0315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