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80325.0 | 申請日: | 2021-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711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于莉莉;孫彥順;崔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院 |
| 主分類號: | G16H10/20 | 分類號: | G16H10/20;G16H15/00;G06F21/32;B65H75/38;B65H75/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剛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存儲 臨床試驗 跟蹤 裝置 方法 | ||
1.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包括臂托(1),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托(1)的頂部設置有處理器(25),所述處理器(25)的內部開設有存儲槽(2),所述存儲槽(2)內腔的底部轉動連接有第一絲桿(3),所述存儲槽(2)內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絲桿(3)的一側轉動連接有第二絲桿(8),所述第一絲桿(3)的外側套設有第一皮帶輪(7),所述第二絲桿(8)的外側套設有第二皮帶輪(9),所述第一皮帶輪(7)與第二皮帶輪(9)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所述第一絲桿(3)與第二絲桿(8)的外側均通過螺紋連接有滑塊(4),兩塊所述滑塊(4)之間設置有推板(10),所述推板(10)的頂部設置有轉動臺(12),所述轉動臺(12)的中部轉動連接有攝像頭(15),所述轉動臺(12)內部開設有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內部設置有第二伺服電機(14),所述第二伺服電機(14)的輸出端與攝像頭(15)的一端相連接,所述處理器(25)內部且位于存儲槽(2)的上方開設有通槽(20),所述處理器(25)內部且位于通槽(20)的一側開設有收納槽(16),所述收納槽(16)內腔的一側設置有支撐彈簧(17),所述支撐彈簧(17)的一側設置有移動塊(18),所述移動塊(18)的一端設置有擋板(19),所述擋板(19)的一端延伸至通槽(20)內部,所述移動塊(18)的一側且位于擋板(19)的上方與下方均設置有第二電磁鐵(22),所述收納槽(16)內腔的一側且位于擋板(19)的上方與下方均設置有第一電磁鐵(21),所述處理器(25)內部且位于存儲槽(2)的下方開設有傳動槽(5),所述傳動槽(5)內腔設置有第一伺服電機(6),所述第一伺服電機(6)的輸出端與第一絲桿(3)的底端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25)內部且位于存儲槽(2)的一側開設有屜槽(23),所述屜槽(23)內部滑動連接有儲存屜(2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25)的頂部鑲嵌有控制器(2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托(1)的一側設置有兩個收卷箱(32),所述臂托(1)的另一側設置有兩個固定箱(30),兩個所述固定箱(30)的底部均設置有第一固定組件(31),所述收卷箱(32)內腔的一側均轉動連接有收卷輥(33),所述收卷輥(33)的外側均纏繞有彈性帶(35),所述彈性帶(35)的一端均延伸至收卷箱(32)的下方并設置有第二固定組件(3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輥(33)一端的外側且位于收卷箱(32)內部套有扭力彈簧(34)。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箱(32)的一側均設置有檢測箱(11),所述收卷輥(33)的一端延伸至檢測箱(11)內部并套設有第一齒輪(37),所述檢測箱(11)內腔的一側均轉動連接有第一螺紋桿(38),所述第一螺紋桿(38)一端的外側均套設有第二齒輪(39),所述第二齒輪(39)均與第一齒輪(37)嚙合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桿(38)的外側均螺紋連接有檢測板(4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箱(11)內腔的一側且位于第一螺紋桿(38)的一端均設置有第三伺服電機(40),所述第三伺服電機(40)的輸出端均設置有第二螺紋桿(41),所述第二螺紋桿(41)的外側均螺紋連接有限位板(42),所述限位板(42)的一側均與檢測箱(11)內腔的一側滑動連接,所述檢測板(43)的一側均與檢測箱(11)內腔的另一側滑動連接。
8.基于云存儲的臨床試驗跟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首先醫療人員通過控制器(26)啟動第一伺服電機(6)、第一電磁鐵(21)與第二電磁鐵(22),使得第一電磁鐵(21)與第二電磁鐵(22)之間產生互斥的磁場,從而使得移動塊(18)帶動擋板(19)向通槽(20)內部移動,使得第一伺服電機(6)的輸出端帶動第一絲桿(3)轉動,使得第一絲桿(3)帶動第一皮帶輪(7)轉動,第一皮帶輪(7)通過皮帶帶動第二皮帶輪(9)轉動,使得第二絲桿(8)轉動,進而使得滑塊(4)帶動推板(10)上移,使得推板(10)推動轉動臺(12)上移,使得攝像頭(15)上移至處理器(25)的上方,接著第二伺服電機(14)的輸出端帶動攝像頭(15)轉動,使得攝像頭(15)采集到醫療人員的面部圖像,通過控制器(26)內部的識別身份單元將接收到的人臉信息與預存的醫療人員人臉信息進行比對,比對一致則識別身份單元允許待登錄者登入,并調取預存的人臉信息相匹配的用戶數據,比對不一致則識別身份單元拒絕待登錄者登入,此時根據調取預存的人臉信息相匹配的用戶數據控制第三伺服電機(40)運行,此時第三伺服電機(40)的輸出端帶動第二螺紋桿(41)轉動,使得限位板(42)移動至適當位置;
S2:醫療人員將臂托(1)放置在手臂表面,接著拉動第二固定組件(36),此時第二固定組件(36)拉出彈性帶(35),使得收卷輥(33)轉動,使得收卷輥(33)通過第一齒輪(37)帶動第二齒輪(39)轉動,使得第一螺紋桿(38)轉動,使得檢測板(43)移動,直到檢測板(43)的一側與限位板(42)的一側相接觸,此時彈性帶(35)無法繼續扯出,此時彈性帶(35)扯出的長度正好使得第二固定組件(36)與第一固定組件(31)配合,將臂托(1)固定在醫療人員的手臂上;
S3:醫療人員可以通過攝像頭(15)對臨床試驗對象的醫療報告進行掃描,通過控制器(26)內部設置的圖像提取單元對掃描圖像中的文本信息進行識別提取,然后將醫療信息發送至服務器中的云存儲單元,云存儲單元接收臨床試驗過程中每個臨床試驗對象的醫療數據,更新倫理文件,定期將醫療數據分配到多部計算平臺,計算臨床試驗過程中的病理變化過程;
S4:在臨床試驗跟蹤時,醫療人員可以通過收納槽(16)掃描臨床試驗對象的人臉識別信息,通過控制器(26)內部的識別身份單元將接收到的人臉信息與預存的人員人臉信息進行比對,從而調取相匹配的預存臨床試驗對象人臉信息相匹配的臨床試驗對象數據,可以通過控制器(26)能夠查看到臨床試驗對象的醫療數據;
S5:在本裝置使用過程中,攝像頭(15)不使用時,第一伺服電機(6)的輸出端帶動第一絲桿(3)反向轉動,使得第一絲桿(3)帶動第一皮帶輪(7)反向轉動,第一皮帶輪(7)通過皮帶帶動第二皮帶輪(9)反向轉動,使得第二絲桿(8)反向轉動,進而使得滑塊(4)帶動推板(10)下移,使得推板(10)帶動轉動臺(12)下移,使得攝像頭(15)下移至存儲槽(2)的內部,然后第二電磁鐵(22)與第一電磁鐵(21)關閉,使得第二電磁鐵(22)與第一電磁鐵(21)之間的斥力磁場消失,使得支撐彈簧(17)推動移動塊(18)移動,使得移動塊(18)推動擋板(19)的一端插入至通槽(20)內部,將通槽(20)封閉住,在需要使用時,按照S1中的步驟,使得攝像頭(15)進入至工位位置即可,醫護人員可以取用屜槽(23)內部放置的臨床試驗跟蹤用品;
S6:在本裝置不使用時,通過解鎖第一固定組件(31)與第二固定組件(36),使得扭力彈簧(34)帶動收卷輥(33)復位轉動,使得彈性帶(35)纏繞在收卷輥(33)的外側,收卷輥(33)轉動帶動第一齒輪(37)轉動,使得第一齒輪(37)帶動第二齒輪(39)轉動,使得第一螺紋桿(38)帶動檢測板(43)附移動至初始位置,同時第三伺服電機(40)的輸出端帶動第二螺紋桿(41)復位轉動,使得第二螺紋桿(41)帶動限位板(42)移動至初始位置,從而能夠將臂托(1)從醫療人員手臂取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8032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