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裝配式墻體及該裝配式墻體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472542.5 | 申請日: | 2021-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635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閆俊杰;梅能敏;王龍濤;邵俊義;趙靜;賈路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能人居科技(天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00 | 分類號: | E04B2/00;E04B1/66;E04G21/14;E04G2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智同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5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300453 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經濟***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配式 墻體 施工 方法 | ||
1.一種裝配式墻體,其特征在于,包括:
墻板本體(1),所述墻板本體(1)豎直設置在墻體(2)上,所述墻板本體(1)的上側和下側分別設置有限位安裝結構;
干掛件,所述干掛件包括固定連接的固定連接板(3)和墻板限位板(4),所述墻板限位板(4)相對于所述固定連接板(3)向著遠離墻體(2)的方向折彎預設角度,所述墻板限位板(4)上形成有折彎段,所述固定連接板(3)固定連接在墻體(2)上,所述墻板限位板(4)通過所述折彎段與所述限位安裝結構形成凹凸配合結構;
所述干掛件包括頂部干掛件(5)、中間干掛件(6)和底部干掛件(7),所述頂部干掛件(5)設置在頂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的上側,并與所述墻板本體(1)上側的限位安裝結構形成凹凸配合結構,對位于頂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進行限位,以阻擋位于頂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向內或者向外移動,所述中間干掛件(6)設置在由上而下相鄰的兩個所述墻板本體(1)之間,對該兩個所述墻板本體(1)中位于上側的所述墻板本體(1)形成支撐和限位,對位于下側的所述墻板本體(1)形成限位,同時防止中間干掛件(6)上下兩側的所述墻板本體(1)向內或者向外移動,所述底部干掛件(7)設置在底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的下側,并與該墻板本體(1)下側的限位安裝結構形成凹凸配合結構,對位于底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進行支撐和限位,防止底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向內或者向外移動;
所述墻板本體(1)的上側的限位安裝結構為第一限位凸起(8),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沿著水平方向從所述墻板本體(1)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所述墻板本體(1)下側的限位安裝結構為第一限位凹槽(9),所述第一限位凹槽(9)沿著水平方向從所述墻板本體(1)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所述墻板限位板(4)的折彎段朝向所述固定連接板(3)所在側形成第二限位凸起(10),所述折彎段的背側形成第二限位凹槽(11),所述第二限位凹槽(11)能夠與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配合形成凹凸配合結構,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能夠與所述第一限位凹槽(9)配合形成凹凸配合結構;
所述墻板本體(1)兩側的豎向側壁上開設有調節槽(20),所述調節槽(20)上下貫穿所述墻板本體(1),在水平方向平拼設置的相鄰兩個所述墻板本體(1)的調節槽(20)對齊,在使用墻板本體(1)時,可以在調節槽(20)中插入鋼帶或者鋁型材作為一字型平拼連接件,從而能夠通過插入調節槽(20)中的鋼帶或者鋁型材對水平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墻板本體(1)進行調平以及限位;
所述底部干掛件(7)的結構與所述中間干掛件(6)的結構相同,所述底部干掛件(7)的長度大于所述中間干掛件(6)的長度;
所述中間干掛件(6)的固定連接板(3)上開設有U型槽(22),所述U型槽(22)的開口向上,所述U型槽(22)內設置有連接螺釘(12),所述連接螺釘(12)上設置有用于與墻體(2)連接的脹塞(13),所述脹塞(13)內部具有中心孔,所述連接螺釘(12)從所述中心孔的一端伸入所述脹塞(13)后,通過旋擰所述連接螺釘(12)能夠使所述脹塞(13)伸入所述墻體(2)的部分張開,所述中間干掛件(6)的末端位于上下相鄰的兩個所述墻板本體(1)之間,且位于所述墻板本體(1)的內側;
所述連接螺釘(12)的頭部設置有雙墊片結構,所述雙墊片沿所述連接螺釘(12)的軸向間隔設置,并且固定在所述連接螺釘(12)上,所述雙墊片之間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頂部干掛件(5)的板厚,所述U型槽22的兩個側邊能夠卡入到所述雙墊片所形成的所述卡槽內,形成所述連接螺釘(12)與所述中間干掛件(6)之間的軸向限位;
所述底部干掛件(7)的固定連接板(3)上開設有安裝孔(23),所述安裝孔(23)內設置有連接螺釘(12),所述連接螺釘(12)上設置有用于與墻體(2)連接的脹塞(13),所述脹塞(13)內部具有中心孔,所述連接螺釘(12)從所述中心孔的一端伸入所述脹塞(13)后,通過旋擰所述連接螺釘(12)能夠使所述脹塞(13)伸入所述墻體(2)的部分張開;
所述墻板限位板(4)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平板段(14)、第一彎板段(15)、第二彎板段(16)和第三彎板段(17),所述第一彎板段(15)、所述第二彎板段(16)和所述第三彎板段(17)形成開口朝下的梯形槽,梯形槽的寬度由下而上遞減,所述梯形槽的背側形成梯形凸起,所述梯形凸起容納在位于底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下側的第一限位凹槽(9)內,所述底部干掛件(7)從底部的所述墻板本體(1)下側對各層所述墻板本體(1)進行支撐;
沿上下方向相鄰的兩個所述墻板本體(1)形成相鄰且相對的兩個側面,該兩個側面位于凹凸配合結構外側的部分之間存在第五配合間隙(A5),所述第五配合間隙(A5)的寬度為0.3mm~0.5mm,在兩個側面位于凹凸配合結構外側的部分之間存在所述第五配合間隙(A5),能夠使得兩個側面位于凹凸配合結構外側的部分作為非配合面,從而使得上下相鄰的兩個墻板本體1僅在位于凹凸配合結構內側的部分之間形成定位面;
位于最頂部的墻板本體(1)頂部的頂部干掛件(5)同時作為頂角組件來使用,連接在墻體(2)上并對墻板本體(1)的頂端形成限位;位于底部的墻板本體(1)底部的底部干掛件(7)同時作為踢腳組件來使用,連接在墻體(2)上并對墻板本體(1)的底端形成限位;
第一限位凸起(8)的高度和寬度均小于第一限位凹槽(9),使得上下兩個相鄰的墻板本體(1)在進行裝配時,第一限位凸起(8)和第一限位凹槽(9)之間能夠形成安裝間隙,方便將折彎段設置在該安裝間隙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能人居科技(天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和能人居科技(天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7254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