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通信中不同速率的檢測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470279.6 | 申請日: | 2021-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727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琿;王炯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橙科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5/02 | 分類號: | H04L25/02;H04L43/089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國中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通信 不同 速率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通信中不同速率的檢測方法及系統,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1:接收端識別接收數據的速率,并將接收端模式切換到對應的速率;步驟S2:對接收數據進行采樣和比較,得到采樣數據;步驟S3:搜索匹配目標碼型,碼型匹配統計頻率控制;步驟S4:對頻率控制進行時鐘采樣,得到時鐘信號。本發明通過對采樣數據進行特定目標碼型匹配、統計的算法,解決了數據傳輸中接收端檢測接收數據速率的問題;可以在接收端鎖定接收數據后進行檢測,也可以在接收端未鎖定接收數據時進行檢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數據通信中不同速率的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其它速率檢測技術需要在鎖定接收數據后,通過分析接收數據的編碼或者接收端鎖定參數辨別速率,無法在接收數據沒有鎖定時進行識別,速率識別時間長。
當接收數據速率超出接收端的鎖定范圍或者其整數分頻范圍(如接收端鎖定范圍是24G-25G,則其整數分頻范圍為12G-12.5G,8G-25/3G)時,接收端需要通過判別接收端無法鎖定推斷出接收數據速率和接收端速率模式不匹配,速率識別時間長。
在公開號為CN1162996C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數據速率檢測設備,在沒有接收到有關數據速率的信息時,數據檢測設備可以基于兩個相鄰間隔之間各接收信號的能量變化,檢測接收信號的數據速率。并且對檢測到的數據速率信息進行信道解碼。首先,對于被定義為在多個接收數據速率中最小速率和最大速率之間一段間隔,數據速率檢測設備將其分割成m個區別間隔。然后,該設備計算第i區別間隔的接收信號的平均能量和第(i+1)區別間隔的接收信號的平均能量之間的差,其中i是小于m的整數。如果平均能量的差小于或等于閾值,該設備確定第(i+1)區別間隔內的接收信號以對應于第i區別間隔的數據速率傳輸。
針對上述相關技術中的問題,需要提出一種技術方案以改善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數據通信中不同速率的檢測方法及系統。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數據通信中不同速率的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接收端識別接收數據的速率,并將接收端模式切換到對應的速率;
步驟S2:對接收數據進行采樣和比較,得到采樣數據;
步驟S3:搜索匹配目標碼型,碼型匹配統計頻率控制;
步驟S4:對頻率控制進行時鐘采樣,得到時鐘信號。
優選地,所述接收端在沒有鎖定接收數據時,接收端時鐘信號和接收數據不同步,采樣數據的碼型和接收數據的碼型不匹配。
優選地,當時鐘信號頻率是接收數據波特率2倍或者以上時,接收數據的每一個symbol,被重復采樣2次以上,接收數據的1個symbol對應采樣數據中的2個以上symbol。
優選地,當接收數據有噪聲、抖動以及時鐘信號有抖動時,采樣數據中出現runlength為1的symbol,比例低于正常接收數據中runlength為1的symbol比例。
優選地,所述接收數據和時鐘加入抖動,計算采樣數據中“010/101”的比例,采樣數據中010/101的平均比例超出該類通訊協議碼型的正常比例范圍,最大比例小于特定比例閾值。
優選地,當接收數據和時鐘信號速率接近時,采樣數據中出現runlength為1的symbol,對采樣數據中010/101的碼型進行匹配和統計,采樣數據中010/101的平均比例為該類通訊協議碼型的正常比例范圍,最小比例大于特定比例閾值。
優選地,所述接收數據和時鐘加入抖動,計算采樣數據中“010/101”的比例,采樣數據中010/101的平均比例為該類通訊協議碼型的正常比例范圍,最小比例大于特定比例閾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橙科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橙科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702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