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傳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464543.5 | 申請日: | 2021-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896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蒲旭敏;鄧志偉;金石;陳前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7/0452 | 分類號: | H04B7/0452;H04B17/336;H04B17/391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黃宗波 |
| 地址: | 400065***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大規模 mimo 包含 球面 波特 傳輸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傳輸方法,通過在三維空間中建立單小區多用戶超大規模MIMO系統模型,根據所建模型,利用統計信道狀態信息,基于信號泄露噪聲比最大準則,設計出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最優發射策略;結果表明,球面波模型下的最優發射策略與多用戶所處位置有關,采用用戶調度策略可以解決波束與用戶間的誤匹配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貪婪思想的低復雜度用戶調度策略。由此,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傳輸方法,通過所建模型,以信號泄露噪聲比最大得包含球面波特征的最優發射方向,降低波束與用戶的誤匹配,提出低復雜度的用戶調度策略,有效地提高系統頻譜利用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超大規模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進多出)技術可以充分挖掘空間資源,能滿足低功耗和極高頻譜效率的迫切需求,已經成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5G)物理層的關鍵技術。
與傳統MIMO相比,網絡實測結果顯示,在大規模MIMO通信場景下,無線傳輸信道中存在著球面波特性。針對點對點的均勻線性天線陣列,現有研究提出了一種包含球面波前的大規模MIMO三維信道模型,并通過數值仿真分析了天線陣元位置對信道空間相關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空間相關性隨著發射端天線陣元的間隔增加而減少,隨著接收端天線陣元的間隔增加而呈現波動性。
基于此研究,現有研究提出了一種包含球面波前的二維橢圓信道模型,它假設AOA(Angle?Of?Arrive,到達角)和AOD(Angle?Of?Departure,發射角)相關聯。研究結果表明,球面波模型中大規模MIMO的空間相關性與平面波模型中相關性極為不同。在點對點均勻線性陣列中的大規模MIMO直射環境中,基于計算機仿真,現有研究給出了平面波與球面波模型中信道容量對比。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球面波模型,即使在直射信道中,大規模MIMO信道容量也會隨著天線數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它能達到適宜傳播環境中的容量上界,然而平面波模型中的大規模MIMO信道容量不會隨著天線數的增加而增加。
現有研究主要是圍繞大規模MIMO的信道測量,信道建模和信道容量展開研究,沒有研究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傳輸理論方法。同時,在超大規模MIMO中,已知理想信道狀態信息同樣重要。但在實際通信場景中,由于導頻污染、信道估計誤差、反饋延遲和量化誤差的存在,并不能獲得理想的信道狀態信息,這導致超大規模MIMO性能下降。
一種基于統計信道狀態信息的多用戶MIMO傳輸方案被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與瞬時信道狀態信息相比,統計信道狀態信息變化緩慢,并且對于誤差和反饋延時具有更強的魯棒性。從而,研究基于統計信道狀態信息的多用戶超大規模MIMO傳輸引起了廣泛關注。
如何進一步實現多用戶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最優傳輸設計,是本領域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傳輸方法,以實現多用戶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最優傳輸。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超大規模MIMO中包含球面波特征的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三維空間中構建超大規模MIMO多用戶系統;
獲取統計信道狀態信息,并利用統計信道狀態信息,結合Mullen不等式,推導信號泄露噪聲比下界,確定出第k個用戶的信號泄露噪聲比;
以信號泄露噪聲比最大為準則,確定出包含球面波建模的最優發射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郵電大學,未經重慶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6454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