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438232.1 | 申請日: | 2021-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216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1 |
| 發明(設計)人: | 武雷;石生龍;盧海洋;付佳杰;彭阿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昌測試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N7/38 | 分類號: | F16N7/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輝;仇蕾安 |
| 地址: | 44300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艙外注排油 海水 潤滑 油路 系統 | ||
1.一種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排油口組件、進排氣口組件、自補償補油組件和油管總成,所述注排油口組件和進排氣口組件設置在外部艙體上,并分別設置注排油通道和進排氣通道;所述自補償補油組件設置在艙體內側,并設置有補油通道;所述注排油通道與艙體內側的海水泵、補油通道與所述海水泵、及補油通道與進排氣通道之間分別通過油管總成連通,并形成貫通的潤滑油路;
所述注排油口組件用于向所述潤滑油路進行注油和排油;所述進排氣口組件用于在潤滑油路進油時向艙體外側排氣,排油時進氣;所述自補償補油組件用于在海水泵刮油漏油時,向海水泵自補償補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泵的外表面設置有兩個泵端接頭,兩個所述泵端接頭分別通過油管總成與對應的自補償補油組件、注排油口組件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排油口組件在艙體上的安裝位置比海水泵的下油口低,所述進排氣口組件在艙體上的安裝位置比海水泵的上油口高。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排油口組件包括油口封頭、單向接頭和注排油口接頭,所述油口封頭與注排油口接頭的端部旋緊安裝;所述單向接頭設置在所述油口封頭的內腔,安裝于注排油口接頭的端口,并與注排油口接頭形成注排油通道;所述注排油口接頭外表面與艙體連接,端部連接與所述注排油口通道連通的油管總成;所述油口封頭位于所述艙體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接頭與所述注排油口接頭對應的端面之間設置密封平墊進行密封;所述注排油口接頭的表面與所述艙體內壁之間、及與所述油口封頭內壁之間分別進行徑向密封。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排氣口組件包括氣口封頭和進排氣口接頭,所述進排氣口接頭上設置凹孔作為進排氣通道,所述氣口封頭安裝于所述進排氣口接頭的凹孔內;所述氣口封頭的端部位于所述艙體外側,并與所述進排氣口接頭之間進行徑向密封。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排油口接頭和所述進排氣口接頭的外表面分別設置有與所述艙體配合的凸部,所述凸部上形成有與所述艙體上凹孔配合的凸耳;所述凸耳為半圓形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排油口接頭和艙體之間、及所述進排氣口接頭和艙體之間分別通過墊環和雙道的螺母進行固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補償補油組件包括補油腔筒體、活塞桿、彈簧、端蓋、限位塊和補油腔接頭,所述補油腔筒體的開口端設置端蓋,所述補油腔筒體的端面和外表面分別設置有補油腔接頭,所述補油腔接頭與所述補油腔筒體內腔形成補油通道,并分別連接所述進排氣通道和海水泵的油口;所述補油腔筒體的內部安裝活塞桿和彈簧,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活塞桿外表面,并位于所述活塞桿頭部和端蓋之間;所述活塞桿的尾部穿過所述端蓋,并設置有限位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在艙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潤滑油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補油腔接頭與所述補油腔筒體之間進行軸向密封和徑向密封,所述活塞桿與所述補油腔筒體之間進行徑向密封;所述端蓋上設置有通氣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昌測試技術研究所,未經宜昌測試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3823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