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力行業碳排放分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36637.1 | 申請日: | 2021-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173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鄧資銀;劉念;王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18 | 分類號: | G06F17/18;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陳圣清 |
| 地址: | 101199 北京市通州***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力行業 排放 分析 方法 | ||
1.一種電力行業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1、將電力行業劃分為多個機構,獲取不同機構的電力設備參數;
步驟2、根據不同機構的電力設備參數計算該機構的理論碳排放值,并根據不同機構的理論碳排放值計算電力行業整體的理論碳排放值;
步驟3、每隔預設時間獲取不同機構的運行參數,根據不同機構的運行參數計算該機構的實際碳排放值,并根據不同機構的實際碳排放值計算電力行業整體的實際碳排放值;
步驟4、將電力行業整體的理論碳排放值和實際碳排放值進行比對,當比對差值大于第一比對閾值時,輸出碳排放超標信號;
步驟5、當接收到碳排放超標信號后,對電力行業的運行設備進行碳排放排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行業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
步驟11、將電力行業劃分為供給生產端和使用端;
步驟12、將供給生產端再次劃分為生產端、傳輸端、變電端和分配端;
步驟13、獲取生產端的設備生產功率,獲取傳輸端的電壓值、傳輸線路長度和傳輸線徑,獲取變電端的設備變電功率以及獲取分配端的設備分配功率、分配電壓、分配線路長度和分配線徑;
步驟14、將使用端的參數設定為用電量參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力行業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具體包括:
步驟21、將生產端的設備生產功率輸入生產理論碳排放公式中,計算生產端理論碳排放值;
步驟22、將傳輸端的電壓值、傳輸線路長度和傳輸線徑輸入傳輸理論碳排放公式中,計算傳輸端理論碳排放值;
步驟23、將變電端的設備變電功率輸入變電理論碳排放公式中,計算變電端理論碳排放值;
步驟24、將分配端的設備分配功率、分配電壓、分配線路長度和分配線徑輸入分配理論碳排放公式中,計算分配端理論碳排放值;
步驟25、將使用端的用電量參數輸入使用端理論碳排放公式中,計算使用端理論碳排放值;
步驟26、對生產端、傳輸端、變電端、分配端和使用端的理論碳排放值求和,得到電力行業整體的理論碳排放值。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力行業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理論碳排放公式為:
Tlsc=a1×Wsc
式中,Tlsc為生產端理論碳排放值,a1為生產端的理論碳排放轉換系數且a1>0,Wsc為生產端的設備生產功率;
傳輸理論碳排放公式為:
式中,Tlcs為傳輸端理論碳排放值,a2為傳輸端的理論碳排放轉換系數且a2>0,CDcs為傳輸端的傳輸線路長度,Vcs為傳輸端的電壓值,XJcs為傳輸端的傳輸線徑;
變電理論碳排放公式為:
Tlbd=a3×Wbd
式中,Tlbd為變電端理論碳排放值,a3為變電端的理論碳排放轉換系數且a3>0,Wbd為變電端的設備變電功率;
分配理論碳排放公式為:
式中,Tlfp為分配端理論碳排放值,a4為分配端的理論碳排放轉換系數且a4>0,CDfp為分配端的分配線路長度,Vfp為分配端的分配電壓,XJfp為分配端的分配線徑,Wfp為分配端的設備分配功率;
使用端理論碳排放公式為:
Tlsy=a5×Iyd
式中,Tlsy為使用端理論碳排放值,a5為使用端的理論碳排放轉換系數且a5>0,Iyd為用電量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3663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終端通訊協調服務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圖像處理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