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厚壁光導件注塑成型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35288.1 | 申請日: | 2021-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473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梁文林;陳菁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瑞利汽車零部件(蕪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16 | 分類號: | B29C45/16;B29C45/26;B29C45/27;B29C45/28;B29C45/72;B29L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源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厚壁光導件 注塑 成型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注塑成型技術領域內的一種厚壁光導件注塑成型裝置及方法,包括定模和動模;所述定模沿圓周方向等間距設置有N組固定工位,其中N為大于1的自然數,所述動膜上設置有可動工位,所述可動工位的工位數以及位置和所述固定工位適配設置;每組所述固定工位均形成產品的一層結構,通過所述可動工位將第N?1組所述固定工位的產品帶入到第N組所述固定工位上,且第N組所述固定工位上形成的產品層覆蓋于第N?1組所述固定工位上形成的產品上并融為一體,最終產品為N層結構。本發明采用巧妙的分層設計,在每一層注塑應用直接針閥式點澆口,帶來成形周期極大降低,生產效率極大增加,分模夾線被巧妙隱藏不會影響美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注塑成型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厚壁光導件注塑成型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厚壁光導塊在以LED為光源的車燈設計中兼具了讓造型美觀和導光的功能。單層注塑的厚壁塑膠產品的注塑成形周期長,生產效率低下,也因為無法提供有效的保壓而產生縮痕等缺陷,為了提供有效的保壓而增大澆口,而大的澆口又給產品帶來明顯的澆口殘余痕跡,給光學和美觀都帶來不良的影響。單層注塑,即一次注塑成型,塑膠產品的冷卻周期使生產效率低下;保壓:如果型腔充滿后不進行保壓,制件大約會收縮25%左右,特別是筋處由于收縮過大而形成收縮痕跡。
現有技術中,單層注塑的澆口為側澆口,其缺點在于壓力隨著材料流動長度的增加下降幅度會越來越大,不利于產品保壓,容易產生收縮等缺陷。
經檢索,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為CN106738597B,公開了一種厚壁零件三層四工位注塑的實現方法,公開了一種厚壁零件三層四工位注塑的實現方法,注塑的順序是:先注塑中間層,再注塑所述中間層外圍的上側,最后注塑所述中間層外圍的下側;設置定模和動模來實現注塑;定模呈四位均勻排列,互相之間間距90°,動模呈四位均勻排列,互相之間間距90°。通過反復旋轉,產品動定模交換停留。上述發明動模需要正反轉,第一次注塑的產品在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向最后一個工位輸送,生產啟動復雜。產品經歷注塑-動模-定模-動模-定模-頂出,塑膠產品反復定位,如何保證定位精度與定位不損傷產品,是一大挑戰。上述方案中雖然有四個工位,但其實產品分三次注塑完成。然而第二次與第三次注塑分別是注塑產品的上半部與下半部,第三次注塑并沒有增加整體壁厚。第二,三次注塑分別注塑產品分上半部與下半部,會在產品中間產生分型線。分型線可能影響光學與美觀。
還例如,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為CN105818325B,公開了一種厚塑件包圍式分層注塑方法及其模具結構和配光鏡產品,通過在定模板和動模板之間配置中間板,旋轉中間板進行轉芯操作,將取件操作后呈空腔狀態的中間腔轉到第一工位,合模構成產品一次型成型腔;將載有產品一次型的中間板旋轉到第二工位,合模構成包圍在產品一次型兩側的二次型成型腔,實現多層注塑。該發明的包圍式分層方案要求在第一層設計專用筋條用于定位,注塑出的第一層產品需要離開型腔又回到型腔,對于重復定位的精度是一大考驗。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厚壁光導件注塑成型裝置及方法。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厚壁光導件注塑成型裝置,包括定模和動模;
所述定模沿圓周方向等間距設置有N組固定工位,其中N為大于1的自然數,所述動膜上設置有可動工位,所述可動工位的工位數以及位置和所述固定工位適配設置;
每組所述固定工位均形成產品的一層結構,通過所述可動工位將第N-1組所述固定工位的產品帶入到第N組所述固定工位上,且第N組所述固定工位上形成的產品層覆蓋于第N-1組所述固定工位上形成的產品上并融為一體,最終產品為N層結構。
一些實施方式中,每組所述固定工位上均設置有數量相同的模腔,所述模腔開設有澆孔,所述澆孔選擇在靠近每一層產品的中間位置;
N組所述固定工位分別記為第一固定工位至第N固定工位,所述第一固定工位至所述第N固定工位上的模腔分別為第一模腔至第N模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瑞利汽車零部件(蕪湖)有限公司,未經馬瑞利汽車零部件(蕪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352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