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氣混合分配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409231.4 | 申請日: | 2021-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448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易世寶;張文亮;高國剛;謝小鵬;夏建華;浦漢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騰智能潤滑技術(東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N7/34 | 分類號: | F16N7/34;F16N25/00;F16N21/02;F16N2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張艷美;毛偉碧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氣 混合 分配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氣混合分配器,包括導桿、雙進管、內套管、中套管及外套管。雙進管設有收容腔,導桿設于收容腔內并將收容腔分隔出進油腔和進氣腔,收容腔開設有進油口及進氣口,導桿設有與進油腔相連通的進油通道,進油通道與內套管相連通,中套管設有與進氣腔相連通的進氣通道,內套管設有第一油氣出口,中套管與第一油氣出口呈正對的第二油氣出口,外套管設有若干第三油氣出口,外套管還設有高壓進氣口。本發明先將油脂進行兩次霧化,霧化充分后再進行分配,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油氣分配器先將油脂分配再進行霧化的原理,且本發明的油氣混合分配器的結構與傳統的結構大大的不同,從而簡化了油氣分配器的加工工藝,降低制造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氣潤滑系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氣混合分配器。
背景技術
油氣混合分配器主要應用于微量潤滑技術,油霧,油氣分配技術等領域,可以將油霧化然后分配到各個支路,解決油氣潤滑,油霧潤滑中油的霧化和分配問題。它潤滑效能高、運行可靠、適用范圍廣等優點可廣泛應用到冶金、鋼鐵、造紙等行業。
通過過濾的潤滑油和通過過濾干燥的壓縮空氣會在油氣混合器處進行混合,并從油氣混合器的油氣出口排出。油氣混合物在管道內逐漸形成油氣兩相流,最后輸送至潤滑點。目前絕大多數的油氣潤滑系統的油氣混合器都是采用將油打入氣道的方式,比如德國SKF公司的OLA 油氣潤滑系統中的油氣混合器。已有的油氣混合分配器是將油先分配,然后與氣體結合霧化,通過細管將霧化的油氣粘附在細管的表面,氣體將油輸送到潤滑點。
現有的油氣混合分配器具有以下缺陷:1、加工工藝復雜,要求表面質量較高。2、工作壽命可靠性低,因為橡膠閥容易磨損失效,彈簧容易疲勞失效。3、多為進口,使用經濟性差。4、油量分配不均,且難以精確把控油量的多少。
因此,急需要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實用性強、經濟性好及打破外國壟斷的油氣混合分配器來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實用性強、經濟性好及打破外國壟斷的油氣混合分配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油氣混合分配器包括導桿、雙進管、內套管、中套管及外套管,所述內套管位于所述中套管內,所述中套管位于所述外套管內,所述內套管、所述中套管均與所述外套管呈平行設置,所述雙進管同時與所述內套管、所述中套管及所述外套管呈垂直的對接,所述雙進管設有收容腔,所述導桿設于所述收容腔內并將所述收容腔分隔出進油腔和進氣腔,所述收容腔的前后兩端分別開設有進油口及進氣口,所述導桿設有與所述進油腔相連通的進油通道,所述進油通道還與所述內套管相連通,所述中套管設有與所述進氣腔相連通的進氣通道,所述進氣通道還與所述中套管相連通,所述內套管設有第一油氣出口,所述第一油氣出口與所述中套管相連通,所述中套管設有第二油氣出口,所述第一油氣出口與所述第二油氣出口呈相對設置,所述外套管設有若干第三油氣出口,所述外套管還設有高壓進氣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油氣混合分配器借助導桿將雙進管的收容腔分隔為進氣腔與進油腔,且導桿具有進油通道,進油通道與內套管相連通,油脂進入進油腔后通過進油通道到達內套管中并從第一油氣出口出去;由于中套管設有與進氣腔相連通的進氣通道,高壓氣體進入進氣腔后通過進氣通道進入中套管中,高壓氣體在第一油氣出口處與油脂混合進行初次霧化,并從第二油氣出口出去并進入至外套管中,由于外套管具有可通入高壓氣體的高壓進氣口,在高壓氣體的作用下進行將油氣混合物進行二次霧化,使得油脂霧化得更加充分,二次霧化后的油氣混合物從第三油氣出口排出。故本發明的油氣混合分配器先將油脂進行兩次霧化,霧化充分后再進行分配,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油氣分配器先將油脂分配再進行霧化的原理,且本發明的油氣混合分配器的結構與傳統的結構大大的不同,從而簡化了油氣分配器的加工工藝,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了油量分配的精確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騰智能潤滑技術(東莞)有限公司,未經寶騰智能潤滑技術(東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092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露水草提取物的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重癥患者的輔助翻身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