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結合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408216.8 | 申請日: | 2021-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972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明(設計)人: | 閆翔鵬;韋金城;安平;馬士杰;王林;趙磊;徐欽升;張正超;劉從鋒;徐希忠;陳婷婷;季正軍;房嘉銘;孫岳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日照公路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3/04 | 分類號: | E01C3/04;E01C7/18 |
| 代理公司: | 濟南竹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邱燕燕;鮑光明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全厚式 瀝青路面 路基 結合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路面鋪裝的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處理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結合的方法。該處理方法首先在水泥穩定土鋪筑的路床頂面上嵌入碎石;然后灑布乳化瀝青穩定碎石;最后熱瀝青進一步加固碎石,并在路基路面之間形成一層防水層。所述處理方法有利于提高面層瀝青材料與路基土質材料的結合,減少了由于界面滑動造成的瀝青層的疲勞開裂,提高了路面結構的使用性能,延長了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路面鋪裝的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處理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結合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公路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疲勞壽命為15年,周期性重建造成巨大的交通、環境與資金壓力。我國公路交通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綠色可持續的長壽命路面技術是交通強國戰略的要求,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全厚式瀝青路面是指路床頂以上各結構層(墊層除外)均采用瀝青混合料鋪筑的路面,結構使用壽命可超過35年。
全厚式瀝青路面結構為直接在路基頂面直接鋪筑瀝青混合料層,由于路基為無機材料屬性,路面瀝青屬于有機材料,兩者性質差別巨大,因此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之間的結合成為該種路面結構的薄弱環節。如果直接在路基頂面鋪筑瀝青混合料層,則會造成路基與路面連接不良,路基毛細水與路表下滲水極易形成連通;瀝青混合料層的底部會出現較大拉應力,在反復荷載及干濕循環的作用下路面結構極易損壞。
為了解決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之間的結合問題,目前通常額外設置一層一定厚度的級配碎石墊層。因受級配碎石施工壓實最小厚度的限制,所設墊層級配碎石的厚度一般需20cm以上。由于級配碎石為無結合料的散體材料,其強度一般較低,導致額外設置的墊層不僅增加了路面結構的厚度,還因強度低而弱化了道路的承載力,使得瀝青層底部極易開裂,從而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亟需一種有效解決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結合問題的處理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處理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結合的方法。該處理方法有利于提高面層瀝青材料與路基土質材料的結合,減少了由于界面滑動造成的瀝青層的疲勞開裂,提高了路面結構的使用性能,延長了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處理全厚式瀝青路面與路基結合的方法,首先在路床頂面采用水泥穩定土進行填筑,當水泥穩定土施工完成后,在水泥初凝時間前,對填筑完成的路床頂面進行碎石灑布施工;當碎石灑布完成后,進行碾壓使得碎石部分嵌入填筑完成的路床頂面,確保碎石剩余部分形成能夠使路面底層瀝青混合料嵌入的空隙;然后噴灑乳化瀝青進行碎石穩定養生;在瀝青混合料施工前,在乳化瀝青穩定的碎石層上灑布熱瀝青進一步固化;固化完成后,分層鋪筑上層的瀝青混合料層。首先碎石部分嵌入水泥穩定土中,水泥穩定土固化后粘結住碎石,此時碎石便與路基成為一體,乳化瀝青用來封水養生水泥穩定土和碎石;再灑布瀝青后,路床上碎石表面裹附瀝青,上層瀝青混合料層施工后瀝青便與瀝青粘結了,加之上層瀝青混合料的粒徑較小,碾壓完成后上層瀝青混料便嵌入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碎石所形成的空隙中。本發明所述方法與先混料再鋪筑具有實質性區別,若先混料再鋪筑,碎石表面裹附有一層瀝青,具有粘性,碎石不易分散;且碎石表面的裹附瀝青與水泥穩定土之間難以粘結,嵌入土中的碎石不牢固;而且先混料的話在路床表面無法形成密不透水的一層瀝青膜;施工復雜,造價高。
所述碎石的最大粒徑至少為瀝青混合料層所用集料公稱最大粒徑的2倍。
所述碎石呈立方體狀;碎石規格為碎石規格為10-30mm、15-30mm或20-40mm中的一種。
所鋪筑的瀝青混合料層的底層所用集料公稱最大粒徑小于等于19mm。
所述碎石的灑布量為單層且100%覆蓋路床頂面的寬度。
所述碎石為堿性材料;使用前碎石除塵至粉塵含量≤0.5%;所述碎石為石灰巖、鋼渣。
所述碾壓完成后的碎石嵌入深度為其公稱最大粒徑尺寸的75%-9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日照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日照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40821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藍光顯示屏
- 下一篇:一種床芯彈簧的全自動生產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