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在移動通信中降低功耗的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70801.3 | 申請日: | 2017-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024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修圣;李皖琦;陳威任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移動 通信 降低 功耗 方法 裝置 | ||
描述了與移動通信中的用戶裝置(UE)有關的用于降低功耗的各種解決方案。UE在第一傳輸時間間隔(TTI)中接收第一控制信息。UE根據第一控制信息確定是否在第二TTI中接通該UE的射頻收發器。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用于該裝置的下行鏈路數據是否被調度在第二TTI中。UE還監測第一無線電載波中的第一控制信息。UE根據第一控制信息確定是否接通UE的射頻收發器來在第二無線電載波中接收下行鏈路信息。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用于該裝置的下行鏈路信息是否被調度在第二無線電載波中。
本申請要求2016年9月29日遞交的申請號為62/401,323的美國臨時案的優先權,在此合并參考該申請案的全部內容。
技術領域
本申請通常涉及移動通信,以及更特別地,涉及關于移動通信中的用戶裝置(userequipment)的功耗降低。
背景技術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節中描述的方法不是后面列出的權利要求書的先前技術,以及,通過包含在本節中而不被認為是先前技術。
遠程通信中存在各種發展良好且定義明確的蜂窩通信技術,其利用移動終端或用戶裝置(UE)進行無線通信。例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是一種定義明確且常常使用的通信系統,其使用時分多址(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技術,時分多址技術是用于數字無線電(radio)的多路存取方案,以在移動電話和蜂窩站點(cell site)之間發送語音、視頻、數據和信令信息(如撥打的電話號碼)。CDMA2000是使用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術的混合移動通信2.5G/3G(代)技術標準。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是3G移動通信系統,其在GSM系統上提供增強的多媒體服務范圍。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LTE)及其衍生物(如高級LTE和高級LTE專業版)是用于移動電話和數據終端的高速無線通信的標準。在通信技術的發展中,UE功耗(power consumption)往往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傳統的通信系統中,下行鏈路控制信號(downlink control signal)用于網絡側,以傳輸重要消息給UE側,該重要信息包括:接收下行鏈路數據(downlink data)的指示(indication)。UE需要接收下行鏈路控制信號和給該UE的下行鏈路數據。因此,如果下行鏈路控制信號調度不好,則UE需要接通(turn on)其射頻收發器來持續監測該下行鏈路控制信號和可能存在的下行鏈路數據。這對UE來說將消耗大量的功耗來持續接通其射頻收發器或持續接收下行鏈路信令。如果在UE的射頻收發器接通的持續時間內沒有下行鏈路數據被調度,則UE的功率將被浪費掉,以及功率管理將是低效的。
因此,UE合理地確定其射頻收發器的接收持續時間,以在有需要時才接收下行鏈路信令是重要的。從而,在發展未來的通信系統中,需要為UE提供一種方法,以有效地接收下行鏈路數據,并降低功耗以節省電力。
發明內容
下面的發明內容僅是說明性地,而不意圖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制。也就是說,提供下面的發明內容來介紹本文描述的新穎且非顯而易見的技術的概念、要點、好處和優點。選擇的實現形式在后續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進一步詳細描述。因此,下面的發明內容并不旨在標識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基本特征,也不旨在用于確定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范圍。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出解決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計劃,該上述問題與用于通信裝置的功耗降低有關。在根據本申請的實施方式中,通信裝置可以監測下行鏈路控制信息并確定下行鏈路數據是否被調度。該通信裝置能夠在有需要時才接通其射頻收發器來接收該下行鏈路數據,以降低功耗并節省電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708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