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錯層設置雙層三相分離器的厭氧反應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63400.5 | 申請日: | 2021-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96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永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永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紅銀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錯 設置 雙層 三相 分離器 反應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錯層設置的雙層三相分離器的厭氧反應器;反應器上方設有氣液分離器,反應器內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布水單元、第一反應室、單室三相分離器、第二反應器、多室三相分離器、沉淀單元和集水堰;單室三相分離器經氣液提升管與氣液分離器的氣提液進口相連通,多室三相分離器經集氣管與氣液分離器的集氣進口相連通,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分離液經分離液降流管降流至第一反應室中。本發明的厭氧反應器錯層應用不同類型的三相分離器,在上層設置多單元多室分離器,在下層設置單單元單室分離器,既滿足功能需求的現實效果,又注重資源再生最大化利用的節能開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錯層設置的雙層三相分離器的厭氧反應器。
背景技術
隨著當前我國行業標準越來越嚴格,為了達標排放或回用,很多廢水均需要分質分流,高濃度廢水單獨分出強化處理,高效厭氧反應是高濃度有機廢水比較實用的強化生物處理工藝,運行成本低、可產生有益的沼氣能源,回收利用。目前常用的高效厭氧反應器有UASB、EGSB、IC等,其中EGSB、IC等均設置二層三相分離器。
三相分離器是高效厭氧反應器最有特點和最重要的裝置,由沉淀區、回流縫和氣封組成,其功能是將氣體(沼氣)、固體(污泥)、液體(廢水)分開,它的分離效果將直接影響反應器的處理效果。它同時具有兩個功能:一、能收集從分離器下的反應室產生的沼氣;二、使得在分離器之上的懸浮物沉淀下來。對上述兩種功能均要求三相分離器的設計避免沼氣氣泡上升到沉淀區,如其上升到表面將引起出水渾濁,降低沉淀效率,并且損失了所產生的沼氣。
目前常用的三相分離器類型有三種,如圖1中的a、b、c;其中,a為倒V形板與反射錐的組合,b為倒V型版與反射錐的組合改進版,c為倒V形板上下錯層布置。
雙層三相分離器設置,基本為以上類型的單獨重復組合。典型做法如圖2所示;圖2(a)所示的組合(包括多個三相分離器1),更多的是考慮氣體收集和沉淀的效果;圖2(b)所示的組合包括三相分離器1、第一反應室2、第二反應室3;該組合更多的是考慮氣體的收集利用,充分利用氣提原理,氣提回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技術成熟、可靠、運行穩定性好;處理效率高、效果好;氣提內循環效果好的高效厭氧反應器,既解決上層三相分離器沉淀要求高的屬性要求,又解決氣提回流,需要的低阻力損失,大回流量的要求。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錯層設置的雙層三相分離器的厭氧反應器,所述反應器上方設有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器內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布水單元、單室三相分離器、第一級三相分離器、第二反應器、多室三相分離器、沉淀單元和集水堰;所述單室三相分離器經氣液提升管與氣液分離器的氣提液進口相連通,所述多室三相分離器經集氣管與氣液分離器的集氣進口相連通,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分離液經分離液降流管降流至第一反應室中。
所述單室三相分離器為單單元扇形罩式三相分離器。在本發明的體系中該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系統的氣的收集率,氣提效果。其設置于反應區的中部或適當偏下位置,此設置基本滿足70%有機物在此室降解,70%產氣產生于此室。
所述多室三相分離器為多單元多室三相分離器。在本發明的體系中該設置的目的側重考慮泥水分離的效果。其設置于離反應器頂部3~4米處。離頂3~4米高度剛好相當于近似豎流沉淀池的沉淀高度,可較充分的實現泥水分離。
所述布水單元包括布水器,以及與布水器相連的進液管。
所述反應器上方還有水封罐,所述氣液分離器分離出的氣體經管道輸送至水封罐中的液面下。
所述水封罐的底部設有放空管。
所述沉淀單元的出水經集水堰進入后續處理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永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永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6340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