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貼膠的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62919.1 | 申請日: | 2021-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319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鄭世才;李仁兵;黎縫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匯精(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5/48 | 分類號: | B29C65/48;B29C65/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市火炬***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貼膠 生產 設備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雙貼膠的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包括第一加工機構、第二加工機構、第三加工機構和排廢收卷機構,第一加工機構用于粗切第一膠體的形狀和離型膜的定位孔,第二加工機構用于粗切第二膠體的形狀并與離型膜貼合,第三加工機構用于精切產品的形狀,最終由排廢收卷機構排廢和收卷成品;生產工藝即按照生產設備的順序進行雙貼膠加工。本發明在生產階段就直接將多種膠體貼合在一起,進而減少與電子器件貼合時的操作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和貼合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精密模切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雙貼膠的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不同電子器件需要貼合不同膠體的要求,傳統工藝是在生產階段分別加工膠體的形狀,使用階段再分別貼合到電子器件上。
當電子器件較多時,膠體的貼合過程繁瑣費時,而且由于多次貼合,可能影響到不同膠體之間的相對貼合精度,導致浪費工時、不良率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貼膠的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在生產階段就直接將多種膠體貼合在一起,進而減少與電子器件貼合時的操作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和貼合精度。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雙貼膠的生產設備,包括第一加工機構、第二加工機構、第三加工機構和排廢收卷機構;所述第一加工機構包括離型膜供料輥、第一膠體供料輥、第一壓合裝置和第一沖切裝置;所述離型膜供料輥、第一膠體供料輥分別向所述第一壓合裝置供料以使第一膠體貼合在離型膜的上表面,再送至所述第一沖切裝置進行粗切第一膠體的形狀和離型膜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加工機構包括第一排廢輥、第二膠體供料輥、第二壓合裝置和第二沖切裝置;所述第二膠體供料輥向所述第二壓合裝置供料以使第二膠體貼合在離型膜的上表面,再送至所述第二沖切裝置根據定位孔定位后進行粗切第二膠體的形狀;所述第三加工機構包括第二排廢輥和第三沖切裝置;所述第三沖切裝置用于精切產品的形狀;所述排廢收卷機構用于排廢和收卷成品。
所述第一加工機構還包括微粘保護膜供料輥、第一啞光膜供料輥,所述微粘保護膜供料輥向離型膜的下表面供應微粘保護膜并在所述第一壓合裝置處壓合,所述第一啞光膜供料輥向第一膠體與離型膜之間供應啞光膜并在所述第一壓合裝置處壓合。
所述第三加工機構還包括第二啞光膜供料輥和第三壓合裝置,所述第二啞光膜供料輥向第二膠體的上表面供應啞光膜并在所述第三壓合裝置處壓合,再送至所述第三沖切裝置進行沖切。
所述排廢收卷機構包括第三排廢輥、載帶供料輥、第四壓合裝置、微粘保護膜收卷輥和成品收卷輥;所述載帶供料輥用于向第一膠體/第二膠體的上表面供應載帶以便在所述成品收卷輥收卷成品;所述微粘保護膜收卷輥用于在所述第四壓合裝置之后收卷微粘保護膜。
一種雙貼膠的生產工藝,其流程為:先在離型膜上粗切第一膠體的形狀并排廢;粗切第二膠體的形狀并排廢,然后將所述第二膠體相對所述第一膠體定位貼合到所述離型膜上;精切所需的產品形狀并排廢。
所述的一種雙貼膠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第一膠體貼合在所述離型膜上;
步驟二、通過第一粗切刀線和定位孔刀線分別在所述第一膠體、離型膜上粗切所述第一膠體的形狀和定位孔,然后排除所述第一膠體不必要的部分,在所述離型膜上留出預貼合區域;
步驟三、通過第二粗切刀線粗切所述第二膠體的形狀,排除所述第二膠體不必要的部分后,通過所述定位孔將所述第二膠體貼合在所述離型膜的預貼合區域;
步驟四、最后通過外形及落料孔刀線來精切所需的產品形狀,排除所有廢料,得到成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匯精(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匯精(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629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骨架油封測試裝置
- 下一篇:自然殺傷細胞及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