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361792.1 | 申請日: | 2021-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786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02 |
| 發明(設計)人: | 彭澤霖;吳文鋒;秦應霞;高啟迪;張高綸;盧金樹;王超;苑文濤;王瓊;蘇學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B1/38 | 分類號: | B63B1/38;B01D29/03;B01D29/64;F16F15/08;F16F15/023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聯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船舶 氣幕減阻 節能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涉及船舶氣幕減阻技術領域,包括船舶、上層氣幕組件和噴氣頭,所述船舶的底部后方安裝有船尾氣幕組件,且船舶的底部前方安裝有船頭氣幕組件,所述上層氣幕組件安置于船尾氣幕組件和船頭氣幕組件的上側,所述船尾氣幕組件包括船尾氣泵、船尾注氣管、船尾氣閥、船尾穩壓腔、船尾輸氣管和船尾次級閥,所述船尾氣泵的一側連接有船尾注氣管。該智能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上層輸氣管平鋪于船尾輸氣管與船頭輸氣管的上方,配合船尾輸氣管與船頭輸氣管的使用能夠增強氣流強度,有利于降低船舶的航行阻力,并且能夠對船尾輸氣管和船頭輸氣管的下方進行具有防震功效的定位固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氣幕減阻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
背景技術
氣幕減阻技術的原理是利用水與空氣的密度、粘度差別,在船底通人空氣,形成一薄層氣液兩相混合流,通過混合流密度、粘度以及流動模式的改變,減少船體所受摩擦阻力。因其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試驗效果,因此是船舶減阻領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現有的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在使用的過程中,氣幕減阻效果不佳,氣幕的強度較弱,并且管道下方沒有相應的定位加固結構使其易損毀,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智能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智能船舶氣幕減阻節能裝置,包括船舶、上層氣幕組件和噴氣頭,所述船舶的底部后方安裝有船尾氣幕組件,且船舶的底部前方安裝有船頭氣幕組件,所述上層氣幕組件安置于船尾氣幕組件和船頭氣幕組件的上側,所述船尾氣幕組件包括船尾氣泵、船尾注氣管、船尾氣閥、船尾穩壓腔、船尾輸氣管和船尾次級閥,所述船尾氣泵的一側連接有船尾注氣管,且船尾注氣管的中部安裝有船尾氣閥,所述船尾注氣管的另一側安裝有船尾穩壓腔,且船尾穩壓腔的一側連接有船尾輸氣管,所述船尾輸氣管與船尾穩壓腔之間的連接處安裝有船尾次級閥,所述噴氣頭安裝于船尾輸氣管的下方,且噴氣頭的中部下方及側邊下方分別安裝有主氣幕噴口和側氣幕噴口,所述船尾輸氣管的下方外側安裝有定位外環,且定位外環的內壁固定有柔性墊層,所述定位外環之間連接有加強防護網。
可選的,所述船頭氣幕組件包括船頭氣泵、船頭注氣管、船頭氣閥、船頭穩壓腔、船頭輸氣管和船頭次級閥,所述船頭氣泵的一側連接有船頭注氣管,且船頭注氣管的中部安裝有船頭氣閥,所述船頭注氣管的另一側安裝有船頭穩壓腔,且船頭穩壓腔的一側連接有船頭輸氣管,所述船頭輸氣管與船頭穩壓腔之間的連接處安裝有船頭次級閥。
可選的,所述上層氣幕組件包括上層氣泵、上層注氣管、上層氣閥、上層穩壓腔、上層輸氣管和上層次級閥,所述上層氣泵的一側連接有上層注氣管,且上層注氣管的中部安裝有上層氣閥,所述上層注氣管的另一側安裝有上層穩壓腔,且上層穩壓腔的一側連接有上層輸氣管,所述上層輸氣管與上層穩壓腔之間的連接處安裝有上層次級閥。
可選的,所述船尾輸氣管與船頭輸氣管之間的內徑尺寸一致,且船尾輸氣管與船頭輸氣管之間為交錯分布。
可選的,所述上層輸氣管與船尾輸氣管之間呈平行狀結構,且上層輸氣管之間為等距離分布。
可選的,所述側氣幕噴口關于噴氣頭的豎直中心線對稱分布有四個,且側氣幕噴口通過噴氣頭與船尾輸氣管的內部相互連通。
可選的,所述噴氣頭的內部安裝有防堵組件,且防堵組件包括側連桿、旋轉桿、螺旋扇葉、防堵刷和過濾網,所述側連桿與噴氣頭的內壁滑動連接,且側連桿的中部下方安裝有旋轉桿,所述旋轉桿的外側固定有螺旋扇葉,且旋轉桿的底部固定有防堵刷,所述主氣幕噴口的內部轉動設置有過濾網。
可選的,所述旋轉桿通過側連桿與噴氣頭之間構成轉動結構,且旋轉桿底部防堵刷的下側面與過濾網的上側面相貼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617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