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污染排放的濕型鑄造黏土型砂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30488.0 | 申請日: | 2021-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294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忠魁;李慶松;李希石;衣冠玉;閆吉勇;李希建;付小佼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旭光得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1/00 | 分類號: | B22C1/00;B22C1/16 |
| 代理公司: | 濟南千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 37232 | 代理人: | 王敏 |
| 地址: | 2515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污染 排放 鑄造 黏土 型砂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降低污染排放的濕型鑄造黏土型砂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鑄造造型材料技術領域。一種降低污染排放的濕型鑄造黏土型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質量百分比的組分:鈉基膨潤土5?7wt%,α–淀粉0.2?1wt%,活性炭1?2wt%,蘭炭0.2?1wt%,電爐熔煉粉塵0.1?0.4wt%,廢舊輪胎膠粉1?4wt%,水2.8?4.0wt%,其余為硅砂。該型砂中不添加煤粉,鈉基膨潤土和電爐熔煉粉塵協同作用,提高黏土膠體的粘附能力,廢舊輪胎膠粉的加入提高了型砂的強度,鑄造過程減少了廢砂、廢氣排放,符合節能減排要求。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一種降低污染排放的濕型鑄造黏土型砂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鑄造造型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鑄件產量約占世界鑄件產量的50%以上,其中80%鑄件采用砂型鑄造生產。鑄件生產成本的70%左右、鑄件質量問題的50%以上,都與造型材料有關。目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煤粉黏土砂鑄造,在舊砂中添加一部分新砂,然后與膨潤土、煤粉混制而成,直接使用膨潤土、煤粉與原砂配制的型砂強度低、韌性差,并且新砂、膨潤土和煤粉的加入量大,舊砂回用率低,廢砂排放量大。雖然這種鑄造方法的材料成本低、防粘砂效果較好、生產效率高,但消耗量大、黑色污染嚴重。煤粉質量穩定性差,易揚塵,嚴重惡化勞動條件和環境衛生;煤粉在澆注時會發出難聞的氣味,冒出大量濃煙,煙氣中含有大量二噁英等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危害很大。鑄造作為工業發展的基礎產業,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也是國家治理的重點。環保部制定《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詳細規定了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督管理要求。中國鑄造協會已經制定頒布了團體標準《鑄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對破壞資源、高污染、高能耗的鑄造企業實施關閉。傳統鑄造材料很難滿足排放節能要求,導致大量鑄造企業被限產、停產。
隨著鑄造領域的迅速發展,煤粉黏土砂已經不適應鑄造工業科學發展的需要和當前降耗減排的環境保護政策。所以,近些年,為了減少煤粉黏土砂對環境的污染,鑄造工作者一直設法尋找合適的代用品。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大量的試驗,本申請提出了一種既能提高型砂性能又能降低鑄造過程中廢砂、廢氣排放的型砂配方。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降低污染排放的濕型鑄造黏土型砂及其制備方法,該型砂中不添加煤粉,鈉基膨潤土和電爐熔煉粉塵協同作用,提高黏土膠體的粘附能力,廢舊輪胎膠粉的加入提高了型砂的強度,鑄造過程減少了廢砂、廢氣排放,符合節能減排要求。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降低污染排放的濕型鑄造黏土型砂,包括以下質量百分比的組分:鈉基膨潤土5-7wt%,α–淀粉0.2-1wt%,活性炭1-2wt%,蘭炭0.2-1wt%,電爐熔煉粉塵0.1-0.4wt%,廢舊輪胎膠粉1-4wt%,水2.8-4.0wt%,其余為硅砂。
優選地,該型砂包括以下質量百分比的組分:鈉基膨潤土6wt%,α–淀粉0.6wt%,活性炭1.5wt%,蘭炭0.6wt%,電爐熔煉粉塵0.3wt%,廢舊輪胎膠粉3wt%,水3.4wt%,其余為硅砂。
優選地,所述鈉基膨潤土質量的95wt%以上通過200目篩孔,膠質價大于99mL/15g。
優選地,所述α–淀粉質量的95wt%以上通過100目篩孔,糊化度大于96%。
優選地,所述活性炭質量的95wt%以上通過200目篩孔,活性炭中固定碳含量大于75wt%。
優選地,所述蘭炭質量的95wt%以上通過140目篩孔,蘭炭中固定碳含量大于75wt%。
優選地,所述電爐熔煉粉塵包括以下質量百分比的組分:Fe3O4 15-30wt%,Zr3O5-10wt%,ZnO 20-30wt%,ZnCuTiO4 10-20wt%和Fe2ZnO4 10-20w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旭光得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旭光得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304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