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筋拉伸試驗上下料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324942.1 | 申請日: | 2021-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95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寶森;程磊;郝景輝;柏興敏;楊婷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研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47/90 | 分類號: | B65G47/90;B65G65/32;G01N3/08;G01N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錢玲玲 |
| 地址: | 211804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筋 拉伸 試驗 上下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筋拉伸試驗上下料系統,包括機器人、貼有識別碼的待檢鋼筋試件、多組掃碼器和多組萬能試驗機;所述機器人上設置有夾爪組件,夾取所述待檢鋼筋試件,經由掃碼器掃碼驗證通過,進入萬能試驗機進行拉伸試驗后取出。本發明實現了機器人快速準確地取料,結構簡單,安全可靠,降低了勞動強度,降低了試驗成本,提高了試驗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筋拉伸試驗上下料系統及方法,屬于鋼筋拉伸試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主要起到抗壓的作用,而鋼筋主要起到抗拉的作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力學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鋼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鋼筋的測定主要有抗拉試驗、彎曲試驗等。測定材料在拉伸載荷作用下的一系列特性的試驗,又稱拉伸試驗。它是材料機械性能試驗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檢驗材料是否符合規定的標準和研究材料的性能。
拉伸試驗可測定材料的一系列強度指標和塑性指標。強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產生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材料在承受拉伸載荷時,當載荷不增加而仍繼續發生明顯塑性變形的現象叫做屈服。產生屈服時的應力,稱為屈服點或物理屈服強度,用σs(帕)表示。工程上有許多材料沒有明顯的屈服點,通常把材料產生的殘余塑性變形為0.2%時的應力值作為屈服強度,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條件屈服強度,用σ0.2表示。材料在斷裂前所達到的最大應力值,稱為抗拉強度或強度極限,用σb(帕)表示。塑性是指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而不致破壞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標是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延伸率又叫伸長率,是指材料試樣受拉伸載荷折斷后總伸長度與原始長度比值的百分數,用δ表示。斷面收縮率是指材料試樣在受拉伸載荷拉斷后,斷面縮小的面積與原截面面積比值的百分數,用ψ表示。
條件屈服極限σ0.2、強度極限σb、伸長率δ和斷面收縮率ψ是拉伸試驗經常要測定的四項性能指標。此外還可測定材料的彈性模量E、比例極限σp、彈性極限σe等。
目前絕大多數質檢機構在鋼筋拉伸試驗測定過程中仍采用人工上下料鋼筋試件,工作人員從物料周轉小推車上搬取一件待測鋼筋試件,擺放到萬能機夾頭中心位置,按下夾頭啟動按鈕,夾頭動作并將待測鋼筋試件夾緊,再按下試驗啟動按鈕,萬能機進行抗拉強度試驗測定。測試完成后人工將試驗試件取出,并再次從物料周轉小推車上搬取下一個鋼筋試件重復上述操作。現行操作上存在有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點,而且對工作人員有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鋼筋拉伸試驗上下料系統及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鋼筋拉伸試驗上下料效率、準確性和安全性低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采用下述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筋拉伸試驗上下料系統,包括機器人、貼有識別碼的待檢鋼筋試件、多組掃碼器和多組萬能試驗機;所述機器人上設置有夾爪組件,夾取所述待檢鋼筋試件,經由掃碼器掃碼驗證通過,進入萬能試驗機進行拉伸試驗后取出。
優選的,所述掃碼器通過掃碼器支架安裝在萬能試驗機上;所述夾爪組件通過機械手安裝板安裝在機器人末端,包括一個動力單元及安裝于其上的夾持零部件。
優選的,所述待檢鋼筋試件存放在多組存料架上,所述存料架上設有多組鋼筋托盤,所述存料架與萬能試驗機的數量相同。
優選的,還包括掃碼緩存支架,所述掃碼緩存支架設置于多組所述萬能試驗機之間,用于臨時放置待檢鋼筋試件。
優選的,還包括移動料框,所述移動料框設置于多組萬能試驗機前方,用于放置拉伸實驗后的鋼筋試件。
優選的,所述移動料框底部安裝有滾輪,用于實驗后試件放滿移動料框后推出移動料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研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研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2494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