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生物質超結構碳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317340.3 | 申請日: | 2021-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31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維清;王慶;李杰;童琦峻;江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金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2/348 | 分類號: | C01B32/348;C01B32/324;H01G1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華智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楊浩林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結構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生物質超結構碳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步驟:
(1)生物質前驅體制備:將苧麻與1~6mol/L的KOH溶液按料液比1g:30~40mL混合,于170~190℃下反應5~7h,然后過濾、烘干,即得;
(2)生物質超結構碳制備:將生物質前驅體與金屬鎂按質量比1~6:1混合均勻,其后于保護氣體環(huán)境下升溫至650~750℃,其后通入氣流量為15~25sccm的CO2于650~750℃下反應30~90min,即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生物質超結構碳的后處理,后處理方法為:將步驟(2)所得生物質超結構碳浸沒于濃度為0.5~2mol/L的鹽酸溶液中浸泡8-12h,然后進行抽濾,并于真空條件、100~120℃下烘干10~14h。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烘干條件為在60~80℃下烘干10~14h。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生物質前驅體與金屬鎂的混合方式為在400~600r/min的轉數(shù)下混合1.5~2.5h。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保護氣體為Ar或N2,其氣流量為30~50sccm。
6.采用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的生物質超結構碳。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質超結構碳在制作電容器中的應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器為扣式電容器,其經過以下步驟制得:
S1:將生物質超結構碳、導電炭黑和聚四氟乙烯按照質量比為7~9:1:1混合,并將混合物加入異丙醇中攪拌均勻,其后于70~90℃干燥至異丙醇揮發(fā)干,得復合基材;
S2:將復合基材制成厚度為70~90μm、直徑為11~13mm的圓片,并于110~130℃干燥22~26h;
S3:將干燥后的圓片壓在泡沫鎳上,得多孔碳纖維電極;
S4:以EMIMBF4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多孔碳纖維電極為正負極,制作成扣式電容器。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容器為軟包電容器,其經過以下步驟制得:
S1:將生物質超結構碳、乙炔黑和聚偏二氟乙烯按照質量比7~9:1:1混合,并將混合物溶解于N-甲基-2-吡咯烷酮中,其后涂在鋁箔上于100~120℃真空干燥10~14h,得活性電極材料;
S2:以活性電極材料為正負極,以0.5~1.5mol·L-1的LiPF6/EC+DMC溶液為電解液,制作成軟包電容器;所述正負極之間用聚丙烯膜隔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金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金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1734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