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嵌入式進氣道唇口防冰加熱組件及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311005.2 | 申請日: | 2021-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551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崔艷超;張宏亮;李澤;康維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航空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D15/12 | 分類號: | B64D15/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張淑華 |
| 地址: | 300308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嵌入式 進氣道唇口防冰 加熱 組件 制作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飛機電熱除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嵌入式進氣道唇口防冰加熱組件及制作方法。包括加熱功能單元(1)、測溫功能單元(2)、過流保護單元(3)、電連接單元(4);本發(fā)明的加熱組件采用加熱元件、測溫元件一體化設計,具有加熱、測溫的復合功能。加熱元件采用正弦曲線形狀設計,具有和復合材料隨型好、易變形、抗疲勞的優(yōu)點;測溫單元使用銀納米線作為感溫材料制備了柔性測溫單元,可以測量整個發(fā)熱面的溫度,可以避免傳統(tǒng)點式鉑電阻或熱電偶尺寸較大,嵌入飛機復合材料內部后,表面容易出現鼓包、強度降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飛機電熱除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嵌入式進氣道唇口防冰加熱組件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飛機唇口、進氣道的外形為復合材料且較為復雜的雙曲結構曲面,飛機唇口、進氣道發(fā)生輕度結冰就會降低飛機的飛行性能,威脅飛機的飛行安全,目前飛機防/除冰主要應用在機翼、尾翼、唇口、進氣道等典型部位,電加熱防冰主要分為貼裝式電加熱防冰、嵌入式電加熱防冰兩種結構形式。
從檢索國內外相關資料來看,在飛機的機翼、尾翼、旋翼等普通曲面、厚度較厚部位已經有嵌入式加熱技術的應用。但是還未見有薄壁雙曲進氣道唇口的嵌入式加熱防冰技術方案,目前主要采用貼裝式方案解決。
目前飛機復合材料唇口、進氣道的除冰技術主要面臨以下技術難題:
(1)傳統(tǒng)加熱元件的隨型性能較差
由于唇口特殊的薄壁雙曲率結構,目前常用的加熱元件是電熱片、電阻絲或金屬網,但是這些加熱元件存在單獨與復合材料鋪放,隨形固化性較差,容易出現分層、貼合性不好,從而導致復合材料出現貧膠、褶皺等缺陷,極大影響了復合材料的結構強度。
(2)傳統(tǒng)點式測溫元件的局限性,導致控溫難度大
為了防止飛機復合材料蒙皮過溫,加熱部件中采用傳統(tǒng)的點式鉑電阻或熱電偶傳感器進行溫度監(jiān)控。
由于傳統(tǒng)點式鉑電阻或熱電偶尺寸較大,適合安裝在復材外部,嵌入復合材料內部難度較大,飛機蒙皮表面容易出現鼓包、強度降低。
傳統(tǒng)點式鉑電阻或熱電偶只能測量某個點具備溫度,由于復合材料導熱性較差,如果傳感器數量少會出現測量不準確的問題,這樣以局部
溫度點進行控制,存在測量不準確,由于復合材料導熱性較差,會出現加熱不均勻現象,容易出現“熱點”,有些部位達不到防除冰效果,有些部位過溫又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3)傳統(tǒng)過流保護元件通斷次數少,可靠性指標低
傳統(tǒng)電防冰加熱過流保護元件采用傳統(tǒng)的金屬觸點結構,隨著“觸點”通斷次數增加,觸點材料會疲勞老化,存在發(fā)生斷裂的風險,材料可靠性較低,不滿足新型防冰過流保護技術的要求。
(4)傳統(tǒng)電連接元件接觸面積少,搭接電阻大
傳統(tǒng)電連接元件與加熱單元之間采用搭接工藝,隨著通電工作時電流增大,電阻絲易燒斷,主要是電阻絲在排列和膠接過程中發(fā)生的易搭接問題。
傳統(tǒng)電連接元件與加熱單元之間采用大面積手工搭接錫焊,由于匯流條為金屬材料,散熱較快,大面積手工焊接存在難度大、焊接后強度低的問題。
傳統(tǒng)飛機防冰采用的加熱網,為鎳絡合金材料,電阻絲直徑大、柔韌性差,無法制成適合雙曲薄壁構型進氣道的柔性加熱功能單元。
鑒于上述內容可知,如何能夠設計一種適合薄壁雙曲唇口結構的加熱組件,能夠同時滿足加熱、測溫、過流保護、電連接等條件,成為了防除冰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防除冰功能的雙曲構型復合材料唇口、進氣道的防除冰加熱組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航空機電有限公司,未經天津航空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3110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