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熒光酮類試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293336.8 | 申請日: | 2021-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992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麗敏;葉思彤;石建軍;周旋;王寧芳;張帆;崔亮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93/10 | 分類號: | C07D493/10;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程小芳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熒光 酮類 試劑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熒光酮類試劑的制備方法,屬于有機化學領域,主要是以間苯二酚、苯甲醛為原料,以對甲苯磺酸為催化劑,在微波反應器中進行反應,經過后期處理,得到熒光酮類試劑。該熒光酮類試劑分子具有剛性、平面和共軛大π鍵結構,容易吸收紫外、可見光并接受激發產生熒光。其顯色反應功能團為分子兩端的鄰二羥基或鄰羥鯤基,它們能與多種金屬離子配位形成閉合螯合環,生成穩定的絡合物。與傳統方法相比,本發明采用的微波加熱技術,具有反應速率快,溫度易于控制,副反應少,產品純度高,節能環保等優點,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熒光酮類試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熒光素獨特的光物理性被廣泛應用于冶金、考古學、農業、礦物學、環境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腫瘤學和信息科學,單個分子檢測、熒光標記和激光染料等眾多領域。傳統制備熒光酮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加熱套加熱回流,然而其存在溫度不宜控制,反應所需時間較長,副反應較多,產品純度不高,且反應中出現的SO2有毒氣體難以處理等缺點,大大限制了熒光試劑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熒光酮類試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具有反應速率快,溫度易于控制,副反應少,產品純度高,節能環保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熒光酮類試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間苯二酚、苯甲醛和對甲苯磺酸混合,然后加入微波反應器中進行反應,反應停止后冷卻至室溫,得到生成物;
2)將生成物堿洗至pH為12,待反應物全部溶解后,用酸性溶液調節pH至3,減壓抽濾,得到的濾餅水洗至pH為6,得到粗產品;
3)將粗產品烘干,用有機溶劑進行溶解,重結晶三次,即得熒光酮類試劑。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間苯二酚與苯甲醛的質量體積比為2g:1mL。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對甲苯磺酸用量為間苯二酚質量的1-2%。優選為1.5%。
進一步地,步驟1)所述微波加熱器功率為195-325W,優選為260W。
所述反應時間為25-35min,優選為30min。
進一步地,步驟2)所述堿洗所用溶液為質量分數10%的氫氧化鈉溶液。
進一步地,步驟2)所述酸性溶液為質量分數為36%的鹽酸溶液。
進一步地,步驟3)所述有機溶劑為丙酮或乙醇。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制備方法得到的熒光酮類試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制備的熒光酮類試劑分子具有剛性、平面和共軛大π鍵結構,容易吸收紫外、可見光并接受激發產生熒光。其顯色反應功能團為分子兩端的鄰二羥基或鄰羥鯤基,它們能與多種金屬離子配位形成閉合螯合環,生成穩定的絡合物性。利用微波技術,使被加熱體內部分子做高頻往復運動,無需熱傳導,可使被加熱體內部和表面同時受熱,受熱均勻。本發明通過探索得出最佳反應條件,優化反應順序,高效的制備出熒光酮類試劑,且熒光酮類試劑純度高。
本發明采用的微波法比其他用于輻射加熱的電磁波,例如紅外線,遠紅外線等波長更長,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質時,由于介質損耗引起介質溫度的升高,使介質材料內部、外部幾乎同時加熱升溫,形成體熱源狀態,大大縮短了常規加熱中的熱傳導時間,且在介質損耗因數與介質溫度呈負相關時,物料內外加熱均勻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9333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