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農田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283721.4 | 申請日: | 2021-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092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章飛翔;王寅;李偉平;解曉露;謝榮煥;夏曉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國禎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B09C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梁語嫣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輕度 林丹 復合 污染 農田 植物 微生物 聯合 修復 方法 | ||
1.一種基于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農田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遭受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的農用地土壤進行預處理;
S2:在預處理后的土壤中施入底肥;
S3:將底肥和土壤混和均勻后進行人工起壟,對每個壟進行優化處理;
S4:確定超積累植物和農作物品種,劃定間作/輪作的種植區域和種植密度;
S5:將微生物菌劑通過穴施的方式添加到種植區域的土壤中,并將選定的超積累植物和農作物在相應區域進行種植;
S6:對超積累植物和農作物進行日常管理,直至成熟期收割;
S7:對收割后的農作物產量、吸收濃度和超積累植物的吸收濃度以及土壤污染濃度進行測定;若農作物可食部位的污染物濃度低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的安全限量,則可進行食用或對農產品進行交易,否則,將其與超積累植物一同回收至附近的固廢處置中心進行處理,并返回S2,重新翻耕施底肥,進行下一輪的種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農田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中輕度污染是指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不超過土壤污染調查相關評價標準5倍;預處理包括清理農用地土壤上的雜物、疏松18cm~20cm深度的污染土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農田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底肥包括復合肥和秸稈生物炭基肥,復合肥和秸稈生物炭基肥按1:1的重量比進行施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農田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肥中的有效成分包括N、P2O5和K2O,其中復合肥的肥料規格為N:P2O5:K2O=10:10:10,復合肥的施入量為30kg/畝;所述生物炭基肥是將當地玉米秸稈收集后加工成玉米秸稈生物炭,再以玉米秸稈生物炭為基質,加入生物糞便后在400~550℃的高溫下焙燒而成,施入量為30kg/畝,復合肥和生物炭基肥按1:1的重量比施入土壤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農田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優化處理包括進行人工起壟,壟寬1.9m~2m,壟長為4.9m~5m,壟距0.4m~0.5m,并采用黑色可降解地膜對壟進行鋪蓋,并在地膜上設置開口,開口間距與植物的種植密度保持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中輕度林丹-鎘復合污染農田的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超積累植物品種為東南景天,農作物品種為低積累品種玉米和經濟作物冬油菜;
在遭受林丹-鎘復合污染的農用地內劃定間作區域,并設置隔板進行防護,一側種植超積累植物時,另一側則種植農作物,超積累植物與農作物交叉種植;
確定玉米和冬油菜的輪作種植時間,種植作物之前需要對種植區域進行底肥播撒,混勻起隆覆膜之后再進行種植;玉米在每年的5月上旬進行種植,9月中下旬開始收割;油菜在每年的9月份玉米收割結束之后返回S2開始種植油菜,次年4月中旬開始收割油菜,收割結束后返回S2種植玉米,循環往復;
明確種植密度;超積累植物種植密度為0.2*0.2m,農作物玉米種植密度為0.5*0.5m,油菜種植密度為0.3*0.3m,其中超積累植物與農作物之間的間距控制在0.2-0.3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國禎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國禎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8372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