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經碳中和回用外排水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274042.0 | 申請日: | 2021-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144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7 |
| 發明(設計)人: | 侯俠;孫耀華;王海;王同麟;盧勇;魏賢;張龍;周超;趙彥龍;徐成;唐蓉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1/00;B01D53/62;B01D53/78;C01F11/46;C01F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廣 |
| 地址: | 73000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和 外排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氯離子的去除及碳中和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經碳中和回用外排水的方法。本發明中以偏鋁酸鈣代替偏鋁酸鈉,降低了處理的成本,并為后期的碳中和提供支撐。由于超高鈣鋁沉淀法反應機理即是Ca(OH)2、Al(OH)3與Cl?反應形成弗氏鹽沉淀,只要加入的鋁酸鹽水解形成Al(OH)3即可。另外,本發明采用CO2作為碳中和劑,替代傳統的酸式碳酸鹽,即可對溶液的pH值進行調控,又可與添加的鈣鹽形成沉淀,達到降低溶液電導率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氯離子的去除及碳中和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經碳中和回用外排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去除氯離子可行的方法主要有:膜分離法、電化學法、離子交換法、蒸發結晶及沉淀法。電化學、離子交換及蒸發結晶法針對低鹽含量的外排水而言已不再適用。膜分離法前期投入過大,后期維護費用過高,因此,沉淀法成為去除低氯外排水中氯離子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沉淀劑有硝酸銀、氯化亞銅及硝酸汞等。硝酸銀法因硝酸銀價格昂貴且難以回收,無法應用于工業中。氯化亞銅法去除氯離子效果較好,但只適用于低氯廢水溶液。硝酸汞毒性強,只適合于實驗室研究,不適合工業廢水處理。
專利CN11249877A公開了一種降低廢水中氯離子濃度的方法,通過加入氫氧化鈣對廢水中的硫酸根進行沉淀,加入氫氧化鈉對廢水中的鎂離子進行沉淀,然后加入PAC和PAM絮凝劑獲取澄清廢液;再加入氫氧化鈣和偏鋁酸鈉對廢水中的氯離子進行沉淀,同時加入絮凝劑完成廢液的回用。通過上述設置方式,利用化學反應降低脫硫廢水中氯離子的濃度。
專利CN107055868A公開了一種含高濃度氯離子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所用的藥劑為偏鋁酸鈉(NaAlO2)和氧化鈣(CaO),采用兩次加入等量藥劑,中間進行過濾的方式進行除氯,氯離子去除效率為92.4%,氯離子的濃度含氯小于250mg/l,直接用于敞開式循環冷卻系統補水。
上述方法雖然對廢水中的氯離子去除率較高。然而,其并未解決溶液的pH值及電導率升高的技術難題。另外,采用現有的超高鈣鋁沉淀法處理成本過高,無法滿足工業生產要求。
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經碳中和回用外排水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種經碳中和回用外排水的方法,該方法針對超高鈣鋁沉淀劑存在的弊端進行改進。通過碳中和方式,解決了超高鈣鋁沉淀法引起的溶液pH值及電導率升高的技術難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經碳中和回用外排水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取100ml外排水溶液于反應器內,將外排水溶液緩慢升溫至20~50℃;
S2:將步驟S1加熱后的溶液進行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300~800rpm/min,加入陰離子去除劑,陰離子去除劑與外排水中陰離子摩爾比為5.0~20.0,恒溫反應30~60min,過濾,收集澄清液體;
S3:向步驟S2中加入改進的超高鈣鋁沉淀劑,超高鈣鋁沉淀劑中Ca2+與Al3+的摩爾比為1~4:1,其中Ca:Al:Cl三種元素的配比根據回用指標實施調控,且Ca:Al:Cl三種元素的摩爾比為5~8:2~4:1,恒溫反應30~90min后過濾,獲得澄清液體;
S4:向步驟S3形成的澄清液體中經底部通入碳中和氣體,碳中和氣體的壓力控制在0.03~0.15Mpa,并配置N2進行補壓,使碳中和氣體鼓泡速度控制在30~90個/min,通入時間根據溶液的pH值及電導率進行實施調控,時間為5~20min;
S5:對步驟S4中形成的渾濁液體進行過濾,獲得澄清液體作為循環水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未經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740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