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汽車的智能充電方法、裝置及電子終端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265890.5 | 申請日: | 2021-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699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31 |
| 發明(設計)人: | 楊勇;唐如意;王文豐;鄧凌;劉圓圓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金康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30/06 | 分類號: | G06Q30/06;G06Q50/06;B60L53/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羅艷 |
| 地址: | 401135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智能 充電 方法 裝置 電子 終端設備 | ||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電動汽車的智能充電方法和智能充電裝置,上述充電方法中,遠程信息服務平臺TSP接收車聯網智能終端T?BOX采集的車輛終端的使用信息;根據所述使用信息,得出推薦充電量,將所述推薦充電量發送至所述電子終端設備。本發明通過TSP平臺獲取分析駕駛人員的駕駛習慣,推薦預計充電量,節約充電費用、縮短排隊等候充電樁充電的時間,方便駕駛人員用車。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動汽車領域,尤其涉及電動汽車的智能充電方法、裝置及電子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汽車產生的石油消耗和尾氣污染問題加重了我國的能源和環境壓力。為此,政府提出了節能減排,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方針。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是有效化解能源危機的重要手段,要完成電動汽車的大量普及,基礎充電設施必不可少。
目前,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上按充電方式可分為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以及交直流一體充電樁,直流充電,俗稱為“快充”,充電效率高,但成本較高,對電源取電要求高,對變壓器負荷容量要求高,當充電樁上的充電槍與電動汽車上的充電口連接并鎖死,即刻開始充電;交流充電,俗稱為“慢充”,充電效率低,但成本較低,對變壓器的負荷不是特別大,小區配電柜可安裝,交流充電可分為立即充電和預約充電兩種。
現有充電技術無論在直流充電情況下,還是在交流充電情況下,用戶充電量以及充電時間都是由自己判斷。因此,如何匹配駕駛習慣來經濟充電,達到節約時間與金錢的效果,是本發明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的智能充電方法,匹配駕駛人員的使用習慣來經濟推薦充電量,方便駕駛人員監控車輛充電情況。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方法,應用于遠程信息服務平臺TSP,包括接收所述車聯網智能終端T-BOX采集的所述車輛終端的使用信息;根據所述使用信息,得出推薦充電量,將所述推薦充電量發送至所述電子終端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匹配駕駛人員駕駛習慣來推薦充電量,既能經濟充電,節約充電費用,又能節約充電時間。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使用信息包括以下一項或多項的使用參數:所述車輛每日駕駛里程數、駕駛時長、每日使用空調時長/次數/溫度、每日未熄火停車次數、啟動車輛次數、收聽車載電臺時長、駕駛路況等。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車輛每日駕駛里程數包括:所述車輛歷史每日駕駛里程數和/或未來預置時間段內的預估駕駛里程數。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根據所述使用信息,得出推薦充電量,包括:獲取多項所述使用參數,按照每項所述使用參數對應的權重,獲取所述推薦充電量。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所述電子終端設備發送的預計出行時間;將所述預計出行時間發送至所述T-BOX,以便所述T-BOX根據預計出發時間生成電池預熱指令。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方法,應用于電子終端設備,包括:接收所述遠程信息服務平臺TSP發送的推薦充電量;顯示所述接收所述遠程信息服務平臺TSP發送的推薦充電量。
其中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獲取附近充電樁信息,根據所述附近充電樁信息生成推薦目標充電樁,其中,所述充電樁信息包括以下一項或多項的組合:所述附近充電樁位置信息、充電費用信息、空閑或忙碌信息。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智能充電裝置,應用于遠程信息服務平臺TSP,所述裝置包括: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所述車聯網智能終端T-BOX采集的所述車輛終端的使用信息;發送模塊:用于根據所述使用信息,得出推薦充電量,將所述推薦充電量發送至所述電子終端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金康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金康賽力斯新能源汽車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6589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