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天然桃膠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245707.5 | 申請日: | 2021-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302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7 |
| 發明(設計)人: | 郝同輝;劉梓為;張群朝;蔣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J175/14 | 分類號: | C09J175/14;C09J105/00;C09J193/04 |
| 代理公司: | 福建知與行律師事務所 35248 | 代理人: | 朱軍 |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天然 桃膠 紫外光 響應 剝離 壓敏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基于天然桃膠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及其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天然桃膠6.04~10.57份,氯化鋰1.66~2.91份,N,N?二甲基乙酰胺31.61~55.32份,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水溶液4.02~7.04份,天然松香16.67~29.17份;聚醚多元醇14.47~23.14份,二異氰酸酯27.57~34.54份,催化劑0.10~0.11份,阻聚劑0.42份,羥基丙烯酸酯25.80~41.44份;光引發劑5.04份;消泡劑4.32~5.67份。本發明利用天然桃膠和天然樹脂松香合成壓敏膠,減少了當前合成原料中石化基原料的使用,是新一代環保、高效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壓敏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天然桃膠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壓敏膠是一類施用于清潔和干燥的表面,加壓即可粘附在各種基材上的高分子材料,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
為了確保半導體制造的切割過程的順利進行,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通常被用來固定硅片。這種壓敏膠在紫外光照射前具有較強的粘附力,可以緊緊地固定住硅片。切割完成后,壓敏膠在紫外光固化的作用下立即失去粘性,硅片可以很容易地被取走。傳統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主要由膠粘劑、光敏樹脂和光引發劑組成。其中,膠粘劑的結構和分子量影響壓敏膠的粘合性能、柔韌性等,光敏樹脂影響壓敏膠的固化收縮率、粘合性能等。然而,現有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采用的所有原料均為石化基原料,不符合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的發展要求。
因此,為了解決不利于環境保護的問題,同時滿足使用需求,有必要開發一種以生物質資源作為主原料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紫外光照射前可以粘接固定半導體,紫外光照射后能夠迅速降低粘接強度,便于半導體的剝離,同時滿足環保要求的基于桃膠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桃膠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天然桃膠6.04~10.57份,氯化鋰1.66~2.91份,N,N-二甲基乙酰胺31.61~55.32份,濃度為30%的過氧化氫水溶液4.02~7.04份,天然松香16.67~29.17份;
聚醚多元醇14.47~23.14份,二異氰酸酯27.57~34.54份,催化劑0.10~0.11份,阻聚劑0.42份,羥基丙烯酸酯25.80~41.44份;光引發劑5.04份;消泡劑4.32~5.67份。
本發明采用上述方案,采用天然桃膠和天然樹脂松香合成桃膠基膠粘劑,有利于環境保護、減少碳排放。其中天然桃膠是桃樹的生理過程或機械損傷產生的一種樹膠滲出物,是一種在世界許多地區產量豐富的天然生物質,具有一定粘附性。天然松香是從松科植物或其同屬植物內部分泌或提取出的天然樹脂,屬于可再生資源,并廣泛應用于粘合劑工業。采用天然樹脂松香作為增粘樹脂,與天然桃膠混合,即可得到桃膠基膠粘劑。由于當前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減少對石油資源依賴的需要,本發明采用生物基可再生資源合成壓敏膠符合上述需求。
本發明采用桃膠基膠粘劑及由聚醚多元醇、二異氰酸酯等組分合成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引發劑、消泡劑混合得到的基于天然桃膠的紫外光響應可剝離壓敏膠,在紫外光照前具有較強的粘接力。其中作為光敏樹脂成分的是由聚醚多元醇、二異氰酸酯、羥基丙烯酸酯等組分合成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其分子結構中含有大量C=C雙鍵,受到紫外光照射,光敏樹脂產生交聯,導致體系產生較大的體積收縮,壓敏膠和半導體之間的界面處產生微孔,界面破壞導致了減粘。
因此本發明的壓敏膠在紫外光照射前具有較強粘接力,在紫外光照射后粘接力迅速下降,易于剝離,在半導體加工制造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進一步,所述聚醚多元醇為聚氧化丙烯三醇,分子量Mn為3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大學,未經湖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457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