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城市地下管線三維監測模型建立的方法、裝置、存儲介質與終端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236735.0 | 申請日: | 2021-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176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徐茂;徐洪;楊義新;石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惟堪建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8 | 分類號: | G06F30/18;G06F30/20;G06T17/00;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區盈港***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 地下 管線 三維 監測 模型 建立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終端設備 | ||
本申請涉及一種城市地下管線三維監測模型建立的方法、裝置、存儲介質與終端設備,其屬于計算機勘測領域,其技術方案要點包括數據服務器和數據采集終端,數據采集終端與數據服務器通訊連接,數據服務器包括三維模型建立模塊、模型調節模塊、數據比較模塊、時間模塊、控制模塊、坐標計算模塊,數據服務器通訊連接有報警器,地下管線上設置有與數據采集終端通訊連接的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本申請具有對地下管線的實際狀態進行監測,并對地下管線系統三維模型圖進行實時更新,從而便于人員了解地下管線的真實位置情況,盡量避免新老管線間發生沖突,方便后續的管線鋪設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勘測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城市地下管線三維監測模型建立的方法、裝置、存儲介質與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三維地下管線是一個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它不僅具有規模大、范圍廣、管線種類繁多、空間分布復雜、變化大、增長速度快、形成時間長等特點,更重要的它還承擔著信息傳輸、能源輸送、污水排放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功能,也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管線鋪設在地下雖然提高了城市規劃及建設的美觀性和對管線設備保護的可靠性,但造成了地下管線設備布局復雜,施工及日常監控管理難度大。
目前在對地下管線進行規劃布局、建設施工及日常維護監管中,一般是以傳統的規劃圖紙為依據開展相應的工作。在實現本申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上述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由于管線設備在使用中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調整后無法在設計圖上及時進行更新,導致地下管線的位置與設計圖上的位置存在差異,并且地質沉降、管線損壞也會影響地下管線的位置,上述情況的發生會影響對管線的監測和后續管線的鋪設。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地下管線的位置與設計圖上的位置存在差異,影響對管線的監測和后續管線鋪設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城市地下管線三維監測模型建立的方法、裝置、存儲介質與終端設備。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城市地下管線三維監測模型建立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城市地下管線三維監測模型建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確定坐標原點并劃分三維空間坐標系;
獲取地質信息和初始管線信息,所述初始管線信息包括地下初始管線在X軸、Y軸和Z軸上的坐標值,所述地質信息包括地質構造參數信息和近三年的地質變化情況;
根據初始管線信息搭建初始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
獲取新鋪設管線的設計圖紙信息;
根據新鋪設管線的設計圖紙信息搭建新建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
獲取新鋪設管線的實際位置信息,所述實際位置信息包括新鋪設管線在X軸、Y軸和Z軸上的實際坐標值;
根據獲取的實際坐標值信息對新建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進行實時更新;
結合初始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和新建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耦合成地下管線系統三維模型圖;
獲取設置在初始管線上的傳感器的數值和設置在新鋪設管線上的傳感器的數值;
根據獲取的地質信息、初始管線上的傳感器的數值和新鋪設管線上的傳感器的數值對地下管線進行實時監測;
根據實時監測結果對地下管線系統三維模型圖進行實時更新。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先對地下初始管線進行三維建模得到初始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再根據新鋪設管線的設計圖紙信息進行三維建模得到新建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并將初始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和新建地下管線三維模型圖耦合成地下管線系統三維模型圖,通過對傳感器數值進行監測從而計算出地下管線的實際位置,根據實際位置對地下管線系統三維模型圖進行實時更新,從而便于人員了解地下管線的真實位置情況,盡量避免新老管線間發生沖突,方便后續的管線鋪設。
可選的,所述獲取地質信息和初始管線信息,所述初始管線信息包括地下初始管線在X軸、Y軸和Z軸上的坐標值,所述地質信息包括地質構造參數信息和近三年的地質變化情況具體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惟堪建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惟堪建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367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SF6氣體快速回收補氣裝置
- 下一篇:一種混凝土缺陷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