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液分離裝置及其分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203635.8 | 申請日: | 2021-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961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宋端陽;采有林;李計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5/14 | 分類號: | B01D4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電智臻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李曉雯 |
| 地址: | 10014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離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氣液分離裝置及其分離方法,包括:上封板,阻擋氣流,使其不能直接軸向通過,而必須先經過與之相連的二級葉輪葉片旋轉加速后,方能離開本裝置。除霧絲網,使液滴撞到絲網上后,達到湮沒的效果,無法再重新卷入氣流,減少了二次夾帶發生的可能性。筒體,作為裝置的外壁。液相導出管,將氣液分離裝置捕獲的液滴聚集而成的液相導出系統。一級葉輪,氣流首先經過一級葉輪后,氣流被強迫旋轉,使得氣流旋轉起來。二級葉輪,經過一級葉輪的旋轉氣流進一步通過二級葉輪固定并強化其旋轉流場,使氣流中液滴離心分離,撞擊除霧絲網而湮滅捕獲。本發明的氣液分離裝置的結構簡單、除霧效率高,適應氣速高,且能將霧滴分離后在線收集出來。
技術領域
本發明及煙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氣液分離裝置及其分離方法。
背景技術
氣液分離是環保煙氣治理行業及其常見的應用,例如噴漆行業的漆霧去除、餐飲油煙行業的油霧去除、濕法脫硫塔尾氣的水霧去除等等。達到氣液分離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主流的方向是兩條,其一是利用慣性或離心分離,如折流板除霧器和旋流葉輪除霧器。另外就是靜電除塵器,使霧滴在高能電場作用下帶電并轉移到陽極板上,而被捕集。
這些既有的除霧器中,雖然應用都比較成熟,但都是在限定的工況下運用,例如,在煙氣流速達到5~6m/s時,折板除霧器由于存在二次夾帶問題,除霧效果很差,而旋流板除霧器雖然能勝任5~6m/s的流速,但當液滴含量高且在高氣速條件下運用時,容易導致葉輪上產生持液層,而極大的破壞了除霧效率,增加了運行阻力和穩定性。而靜電除塵器一般作為一種高效凈化除霧設備,往往能做到超低排放,但前端如果不做預處理,其極板上溶液粘接液膜,造成放電效率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氣液分離裝置及其分離方法,其結構簡單,除霧效率高,適應氣速高,且能將霧滴分離后在線收集出來,解決了背景技術提出的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氣液分離裝置,包括上封板、除霧絲網、筒體、液相導出管、一級葉輪、二級葉輪,所述上封板下方與二級葉輪上部焊接連接,所述二級葉輪底部與一級葉輪上部焊接連接,所述一級葉輪外圈下側與筒體底部滿焊連接,所述除霧絲網底部固定在筒體底部內壁,且除霧絲網環繞安裝在筒體內側與二級葉輪外側之間,所述液相導出管與筒體連接。
優選的,所述二級葉輪為環向布置的多片固定導流葉片組成的葉輪,所述導流葉片沿筒體軸線均勻布置,每一片導流葉片的切線角均保持一致,切線角范圍為20~30°。
優選的,所述一級葉輪為葉片式葉輪。
優選的,所述除霧絲網為筒狀絲網結構,采用2~3層重疊,采用不銹鋼材質制成。
優選的,所述除霧絲網與筒體內側的間隙為1~10mm。
優選的,所述液相導出管與筒體連接位置為與一級葉輪與筒體底部相接而成的集液槽的切線方向。
優選的,所述除霧絲網、一級葉輪、二級葉輪的軸心重合。
優選的,所述除霧絲網的高度高于二級葉輪。
優選的,所述一級葉輪的導流葉片傾角方向與二級葉輪相同。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氣液分離裝置的分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霧滴煙氣首先由除霧裝置底部進入一級葉輪,上封板迫使氣流經過一級葉輪后無法軸向通過,而必須流經二級葉輪才能流出;
步驟2)一級葉輪葉片起到了導流板的作用,使得氣流強迫旋轉起來,并順勢進入到二級葉輪使得氣流的旋轉流場進一步強化,霧滴在經過兩級葉輪多次旋轉后,霧滴被離心而甩向除霧絲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20363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