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灰渣的資源化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193670.6 | 申請日: | 2021-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432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左海濱;王亞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9B3/80 | 分類號: | B09B3/80;B09B3/32;B09B101/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岳野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灰 資源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煤化工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油灰渣的資源化處理方法,包括S1、將干燥后的油灰渣粉碎;S2、采用高壓反應釜對粉碎后的油灰渣進行溶劑熱萃取,得到萃取液和殘渣;S3、對萃取液進行蒸餾,得到固體提取物,并回收有機溶劑;S4、以所述固體提取物用作粘結劑制備熱壓型煤;S5、以步驟S2得到的所述殘渣為原料制備陶粒。本發明方法操作簡單,對油灰渣的處理效率高,產品的附加值大,完全符合油灰渣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處理目標。油灰渣的萃取率可達70%;絕大部分多環芳烴轉移到提取物中,殘渣中基本不含多環芳烴;提取物的粘結性能顯著提升,制成的熱壓型煤的強度很高;殘渣的灰分含量在30%以上,是制備陶粒的理想原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化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灰渣的資源化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煤制油技術有助于中國擺脫對進口原油和石油產品的過度依賴,從而提高能源安全。煤制油是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一項技術,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間接液化兩種技術路線。相比于煤間接液化技術,煤直接液化技術的熱效率和液體產品收率更高,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煤炭直接液化技術首先將合適的煤磨成細粉,然后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催化加氫反應使煤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轉化過程是在含有煤粉、溶劑和催化劑的漿液系統中進行加氫和解聚,在將液體燃料精制后可以制得優質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目前,神華集團公司已經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藝,成為世界上煤直接液化的第一套工業化裝置,已于2011年正式進入了商業化生產。
然而,在煤炭的直接液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煤直接液化殘渣,也被稱為油灰渣。油灰渣主要由瀝青質、前瀝青質和無機礦物質組成,其固體物含量約為50%,軟化點約為160℃,熱值約為7000大卡。據統計,每生產100萬噸油品,大約會產生60萬噸油灰渣。隨著煤直接液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產生的油灰渣的數量也逐漸增加。油灰渣中的瀝青質屬于煤焦油類瀝青質,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具有很高的致癌性,如果處理不當,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然而,油灰渣也是一種寶貴的能源,具有高熱值和有機化合物含量。因此,對油灰渣進行合理的處理和利用,對于經濟和環境保護意義重大。直接將油灰渣用作燃料、配煤煉焦、熱解、氣化和炭素材料的原料是常用的處理方法,然而較高的粘度以及礦物質含量,特別是較高的硫含量限制了油灰渣的利用率。
溶劑萃取法是實現油、渣分離的一種簡單操作。該方法主要是利用油灰渣中有機組分與萃取溶劑的互溶機理,將含油廢渣與溶劑按所需的比例混合而達到完全混溶,再經過濾、離心或沉降等達到油、渣分離的目的。萃取分離方法具有高效、經濟、處理量大的特點。但關于溶劑萃取技術的研究還較少,尋找經濟、低能耗的綠色溶劑是溶劑萃取技術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至少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一,提供了一種油灰渣的資源化處理方法,能夠解決油灰渣處理困難、利用效率低的問題。該方法操作簡單,對油灰渣的處理效率高,產品的附加值大。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油灰渣的資源化處理方法,包括:
S1、將干燥后的油灰渣粉碎,所述油灰渣為煤炭直接液化過程中產生的廢渣;
S2、采用高壓反應釜對粉碎后的油灰渣進行溶劑熱萃取,得到萃取液和殘渣;
S3、對萃取液進行蒸餾,得到固體提取物,并回收有機溶劑。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所述方法還包括:
S4、步驟S3得到的所述固體提取物用作粘結劑制備熱壓型煤;
S5、以步驟S2得到的所述殘渣為原料制備陶粒。
如上所述的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進一步提供一種實現方式,步驟S2中,萃取溶劑為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溶劑熱萃取溫度為300-400℃,萃取時間為0.5-1.5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9367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