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磷預膜劑及其應用和循環水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89166.9 | 申請日: | 2021-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597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4 |
| 發明(設計)人: | 謝文州;酈和生;任志峰;樓瓊慧;秦會敏;魏新;楊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5/12 | 分類號: | C02F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磷預膜劑 及其 應用 循環 水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循環水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無磷預膜劑及其應用和循環水處理方法。本發明提供的無磷預膜劑包括鎢酸鹽、季銨鹽和醇胺,其中,所述無磷預膜劑中,鎢酸鹽、季銨鹽和醇胺的重量比為10?40:1.3?2.8:1,其具有投加量少、預膜時間短、預膜效果好等優點。而且,采用本發明提供的無磷預膜劑進行預膜處理后,無需進行排污置換即可開始循環水系統的正常運行,不僅縮短了循環水處理的工藝流程,更加便于操作和管理,而且還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循環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無磷預膜劑及其應用和循環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循環水處理過程中,為了抑制設備和管線的腐蝕,往往需要在正常開車運行前先采用預膜劑對循環水系統進行預膜處理。目前主要有兩種預膜處理方法。其一為投加正常運行時2-4倍的緩蝕阻垢劑,進行基礎投加預膜,其優點在于預膜處理與后續運行采用的藥劑相同,預膜后無需進行排污置換,但是預膜效果較差,對設備和管線的防腐保護有限。其二為采用專用的預膜劑進行預膜,其優點在于預膜效果較好,但是經典的預膜劑中往往含有較高濃度的磷,成分也與正常運行時的緩蝕阻垢劑差別較大,因此往往在預膜處理后需要進行排污置換,這不僅僅增加了工藝流程,而且還產生大量含磷廢水,不利于環保。因此,無磷預膜劑的研發工作勢在必行。目前,已有研究人員開發出完全不含磷的預膜劑產品。例如CN109402622A中公開了一種由氯化鈣、聚丙烯酸鈉、七水硫酸鋅和葡萄糖酸鈉組成的無磷預膜劑,然而,該預膜劑雖然解決了經典預膜劑含磷量高的問題,卻仍存在投加量大、預膜處理耗時長等問題,而且其預膜效果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經典預膜劑使用過程中存在磷排放問題,而現有無磷預膜劑還存在投加量高、預膜時間長、預膜效果不好等問題,提供一種無磷預膜劑及其應用和循環水處理方法。本發明提供的無磷預膜劑投加量少,預膜時間短,且預膜效果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預膜劑,所述無磷預膜劑包括鎢酸鹽、季銨鹽和醇胺,其中,所述無磷預膜劑中,鎢酸鹽、季銨鹽和醇胺的重量比為10-40:1.3-2.8:1。
本發明第二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無磷預膜劑在循環水處理中的應用。
本發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循環水處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如前所述的無磷預膜劑對循環水處理裝置和/或管線進行預膜處理。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能夠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無磷預膜劑投加量少、預膜時間短,且能夠取得較好的預膜效果,而且該無磷預膜劑的原料易得,使用方法簡單,十分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
(2)采用本發明提供的無磷預膜劑進行循環水裝置和管線預膜處理后,無需進行排污置換即可直接開始循環水處理正常運作,簡化了工藝流程,更加便于生產過程中的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循環水處理的整體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圍的端點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該精確的范圍或值,這些范圍或值應當理解為包含接近這些范圍或值的值。對于數值范圍來說,各個范圍的端點值之間、各個范圍的端點值和單獨的點值之間,以及單獨的點值之間可以彼此組合而得到一個或多個新的數值范圍,這些數值范圍應被視為在本文中具體公開。
鎢酸鹽具有在金屬表面形成鈍化膜的作用,從而能夠將其用于金屬防腐。然而,鎢酸鹽形成的鈍化膜存在孔隙和缺陷,使得其單獨使用時的防腐效果較差。本發明的發明人在研究的過程中巧妙地發現,某些季銨鹽和醇胺能夠填充鎢酸鹽形成的鈍化膜上的孔隙,修補其缺陷,從而在金屬表面形成立體保護膜,進一步減緩了金屬的腐蝕。而且通過對鎢酸鹽、季銨鹽和醇胺的用量進行調整,還可以充分利用其協同作用,使得形成的保護膜更加致密,獲得較好的金屬防腐效果。
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無磷預膜劑,所述無磷預膜劑包括鎢酸鹽、季銨鹽和醇胺,其中,所述無磷預膜劑中,鎢酸鹽、季銨鹽和醇胺的重量比為10-40:1.3-2.8: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8916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