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整體式管路彈性支吊架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169762.0 | 申請日: | 2021-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700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逯春亮;鄭健;明少航;林芳有;郭淵;楊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渤海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3/10 | 分類號: | F16L3/10;F16L3/11;F16L55/035 |
| 代理公司: | 葫蘆島天開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0 | 代理人: | 卜海慧 |
| 地址: | 125000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整體 管路 彈性 吊架 | ||
本發(fā)明提出的是一種整體式管路彈性支吊架。包括壓蓋、底座和墊塊,壓蓋與底座內側圓弧均排列設置有鋸齒槽,相互間隔支撐、夾持管路;在壓蓋與底座之間設有墊塊,壓蓋兩端通過緊固件與底座連接在一起固定管路;底座內具有套裝于限位塊的緊固螺母。所述壓蓋由上卡箍和上卡箍硫化層組成,上卡箍四周表面敷設包裹上卡箍硫化層整體硫化成型;卡箍硫化層上設置有陣列的鋸齒槽彈性夾持管路。所述底座由下卡箍、下卡箍硫化層、限位塊、緊固螺母和卡箍底板組成,下卡箍硫化層包裹下卡箍、限位塊、緊固螺母和卡箍底板整體硫化成型;底座兩端內部設置套裝緊固螺母的限位塊,自行起到位移補償及減振效果;陣列的鋸齒槽彈性支撐管路。適宜作為支吊架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船舶機械領域的管路安裝、固定,特別是涉及一種整體式管路彈性支吊架。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已建和在建船舶上應用的管路支吊主要是用于保證管路固定的功能,管路支吊架主要參照CB/T3870(管子吊架)選用,而CB/T3780對管路吊架的功能定義是“實現系統管子的固定”,因此,CB/T3780中所列管路吊架并未充分考慮管路振動噪聲控制及位移補償的功能需求,從而導致現有的管路支吊雖然在功能上逐漸包含了管路隔振要求,但參數體系上都完全繼承了CB/T3780,主要規(guī)定了外形尺寸和安裝接口等參數,沒有聲學表征參數,已經不能夠滿足管路彈性隔振及位移補償的設計需要。
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船舶的舷間系統管路的減振隔振的設計仍為空白,舷間管路廣泛采用了聚四氟乙烯管卡剛性固定,減振隔振效果和位移補償能力差,造成系統管路的變形與船體不相匹配,使得在水下狀態(tài)造成舷間管路馬腳崩開,在管卡位置產生較大的應力,特別對于已經存在腐蝕的管卡,易出現受力斷裂問題。
船舶艙內使用的管路支吊架存在無法滿足舷外海水環(huán)境等問題,整體硫化的管卡改善了標準管卡的防腐性能,管件和舷間管路仍是相對剛性的連接,存在船體變形的情況下,舷間管路仍存在較高的應力。為盡量釋放舷間管路在船體變形情況下的應力,急需開展整體式管路支吊架研制。
發(fā)明內容
為了能夠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弊端,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整體式管路彈性支吊架。該支吊架通過在保留以往支吊架固定管路的功能基礎上,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和位移補償能力,解決舷外管路的隔振和位移補償減振隔振;同時兼?zhèn)淠秃Kg性,解決管路支吊架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整體式管路彈性支吊架包括壓蓋、底座和墊塊,壓蓋與底座內側圓弧均排列設置有鋸齒槽,相互間隔支撐、夾持管路;在壓蓋與底座之間設有墊塊,壓蓋兩端通過緊固件與底座連接在一起固定管路;底座內具有套裝于限位塊的緊固螺母,緊固件與緊固螺母彈性連接,自行起到位移補償及減振效果,滿足支吊架減振、隔振和位移補償的要求。
為了進一步解決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壓蓋中,所述壓蓋為兩側帶有翼板的圓弧形條板,翼板上設有螺栓孔用于緊固件連接;所述壓蓋由上卡箍和上卡箍硫化層組成,上卡箍四周表面敷設包裹上卡箍硫化層整體硫化成型;壓蓋圓弧內側的上卡箍硫化層上設置有陣列的鋸齒槽彈性夾持管路,確保變形后支吊架沿管路軸向鎖緊。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由下卡箍、下卡箍硫化層、限位塊、緊固螺母和卡箍底板組成,下卡箍硫化層包裹下卡箍、限位塊、緊固螺母和卡箍底板整體硫化成型;在底座的中部設置下卡箍,底座兩端橫置有外伸的卡箍底板,用于安裝支吊架,底座兩端內部設置套裝緊固螺母的限位塊,限位塊控制緊固螺母的上下位移,自行起到位移補償及減振效果;下卡箍為兩側帶有翼板的圓弧形條板,翼板上設有螺栓孔用于緊固件連接,底座圓弧內側的下卡箍硫化層上設置有陣列的鋸齒槽彈性支撐管路,下卡箍硫化層的硫化橡膠層變形隔振;在底座設置有硫化成型溢流孔,便于控制底座下卡箍硫化層的收縮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渤海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渤海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697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