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滲濾液處理方法及滲濾液處理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160657.0 | 申請日: | 202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007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陸飛鵬;安瑾;韓晶鑫;程本貴;郭若軍;李向東;朱亞茹;陳方方;蘇雅 | 申請(專利權)人: | 光大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環(huán)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jīng)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蘇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滲濾 處理 方法 系統(tǒng) | ||
1.一種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通過厭氧微生物菌對滲透液進行生物降解反應,去除滲透液中的部分有機物;
第二步,通過厭氧微生物菌對滲透液進行生物脫氮,去除滲透液中的部分氮;
第三步,對滲透液進行過濾;
第四步,通過第一高級氧化處理進一步降解滲透液中的有機物;
第五步,通過倒極電滲析處理滲透液得到第一淡水及第一濃水;
第六步,蒸發(fā)結晶所述第一濃水得到無機鹽;
第七步,過濾所述第一淡水得到第二淡水及第二濃水,所述第二淡水作為產(chǎn)水排放;
第八步,通過第二高級氧化處理進一步降解第二濃水中的有機物;
第九步,對第八步處理后的第二濃水重復執(zhí)行第三步至第八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第一步中生物降解反應生產(chǎn)的氣體,對其進行脫硫、脫水處理后進入沼氣熱水鍋爐燃燒產(chǎn)生熱水,在第五步中利用所述熱水蒸發(fā)結晶所述第一濃水,所述熱水與第一濃水接觸冷卻后返回至沼氣鍋爐再次加熱。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高級氧化處理包括芬頓氧化、臭氧/雙氧水氧化、電子束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第二高級氧化處理包括電催化氧化、超臨界氧化、濕式氧化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中,采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內(nèi)循環(huán)厭氧反應器、上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內(nèi)外循環(huán)厭氧反應器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對滲透液進行生物降解反應。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中,采用缺氧好氧工藝、短程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工藝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對滲透液進行生物脫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中,采用超濾膜裝置過濾,截留分子量范圍為1000~50000 Da;在第七步中,采用納濾膜過濾,截留分子量范圍為100~400Da。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滲濾液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五步中,采用均相離子膜,采用連續(xù)倒極操作方式,倒極周期為20~180min。
8.一種滲濾液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厭氧單元、生化單元、超濾單元、第一高級氧化單元、倒極電滲析單元、納濾單元、第二高級氧化單元、蒸發(fā)單元及結晶單元;所述厭氧單元、生化單元、超濾單元、第一高級氧化單元、倒極電滲析單元及納濾單元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所述第二高級氧化單元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納濾單元,所述第二高級氧化單元還通過管道連接至所述超濾單元與第一高級氧化單元之間的管道;所述蒸發(fā)單元連接至所述倒極電滲析單元,所述結晶單元連接至所述蒸發(fā)單元。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滲濾液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濾液處理系統(tǒng)還包括沼氣凈化裝置及沼氣鍋爐,所述沼氣凈化裝置連接所述厭氧單元以凈化厭氧單元產(chǎn)生的沼氣,所述沼氣鍋爐通過燃燒所述沼氣產(chǎn)生熱水供所述蒸發(fā)單元使用,所述蒸發(fā)單元采用增濕-減濕型蒸發(fā)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滲濾液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晶單元包含稠厚器、板框壓濾機、干燥器及自動包裝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光大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環(huán)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未經(jīng)光大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環(huán)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再生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60657.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