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山坡地綠化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59984.4 | 申請日: | 202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118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胡傳偉;高紅升;徐自恒;高雪;陳龍;武艷芳;郭光光;王晶;崔光昊;張俊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3/04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謝自安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山坡地 綠化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一種山坡地綠化種植方法,主要步驟包括有:整地挖穴、苗木處理、苗木種植。在種植的過程中,通過設置蓄水盤(4)和保水瓶(6)來為苗木生長提供水分,同時采用多項保水措施提高山坡地種植穴土壤保水量,增加植物供水需求,尤其適合在干旱少雨地區使用;并且使用育林板代替普通的土圍堰,可以降低種植培土成本、減少山地徑流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地綠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山坡地綠化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國土面積幅員遼闊,但建國后長年保持較高增長率的國土綠化,導致可綠化的空間反而逐步變小,因此新增的綠化空間只能在立地條件差的山地進行。綠化空間的立地條件決定了綠化的成敗,尤其是影響苗木成活的土壤和水分兩大關鍵因素。立體條件較差的地塊土壤土層薄,甚至沒有形成真正的土壤結構,多為風化巖碎石,對植物生長極為不利,另外立地差的地塊多位于交通不便的高山和深山,綠化種植的時候澆水養護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北方干旱少雨的地區,每年夏季才有充分的水分,但是夏季氣溫過高,不適合綠化種植,因此極易造成種植后的苗木沒有及時澆水和后期養護跟不上澆水,苗木水分失衡進而死亡,綠化工程失敗。
當前山坡地綠化只能選擇在落葉樹種休眠期或常綠樹種生理活動不旺盛的春秋季節綠化種植,一旦錯過最佳種植期,山坡地綠化工程必須停止,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綠化失敗。由于山地綠化養護澆水成本太高,較難實現正常的給澆水養護,想實現山坡地綠化種植仍然是靠天吃飯。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保持土壤水分的山坡地綠化種植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山坡地綠化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挖穴:對種植地進行反坡穴狀整地,同時將表層土和碎石置于種植穴的反坡側,里層土置于種植穴的外側;
S2苗木處理,對所需挖取的苗木澆透水2~3天后進行挖取,在苗木挖取后對苗木進行枝葉修剪,保留一二級生長側枝;
S3苗木種植,在種植穴挖穴完成后的50-70天進行苗木種植,種植前先清理種植穴內的雜物,把蓄水盤放置于種植穴的最底層,然后將種植穴撒2~3cm厚有機肥;將準備好的苗木置于蓄水盤上并扶正之后,分層回填配方土,并且在回填配方土的同時將育林板安裝在種植穴的下坡位,沿著種植穴輪廓圍合成弧形,并保持育林板露出土壤的高度不低于15cm;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山坡地綠化種植方法中種植的苗木采用裸根苗木。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山坡地綠化種植方法中種植的苗木采用土球苗木。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整地挖穴樹穴布置為梅花狀或品字形,樹穴規格長寬高為60×60×60cm,種植密度為110株/畝。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S2步驟中,裸根苗木在起苗后苗木根系需蘸取的保水泥漿,所述保水泥漿制備方法為:將100g/L保水劑溶液與100mg/LABT生根粉溶液攪拌混合,所得的混合溶液進行稀釋成10倍后與土壤攪拌混合制成。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S2步驟中,需就地開挖蘸漿池,用于制備保水泥漿和裸根苗木起苗后進行蘸取保水泥漿處理,在蘸漿池開挖完成后2~3個小時才可對苗木根系進行蘸漿處理。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蓄水盤設有塑料膜覆蓋其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苗木種植中,在苗木置于種植穴后,苗木周邊放置有保水瓶,且保水瓶位于種植穴上坡方向,頂面高度低于苗木根系最底部。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的配方土由自然土壤與保水劑按體積比例2~4:1混合制成,所述保水劑為淀粉接枝丙烯酸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998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