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腫瘤內科的化療泵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159147.1 | 申請日: | 202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770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成鳳;李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成鳳 |
| 主分類號: | A61M31/00 | 分類號: | 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銘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腫瘤 內科 化療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腫瘤內科的化療泵結構,包括:儲藥盒、給藥管、管體、磁性內壁、磁性塊以及導向圈,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腫瘤內科的化療泵結構,在使用該用于腫瘤內科的化療泵結構時,使用者依靠自發光氚管與導向圈粗略找到本發明的注射位置,而后在磁性內壁對金屬注射針頭的磁吸引導作用下,幫助使用者找到注射位置并磁性塊的磁力牽引下入針,注射針頭進入管體后會被磁性塊的磁力向下牽引至底部,提示使用者針頭到位,在此過程中,注射針頭能夠插入兩浮動板之間將二者分開而后進入管體內進行注射,注射完畢后抽出針頭,兩浮動板會在彈性層的作用下復位閉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療泵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腫瘤內科的化療泵結構。
背景技術
化療對腫瘤細胞的殺滅效果取決于藥物濃度和有效的接觸時間,現有置入皮下的化療泵,通過使藥物在腫瘤病灶局部盡可能地高濃度、長時間的存在來提高局部治療效果。在使用這類化療泵時,需要時常使用注射針來為化療泵內部補充化療藥物,但是在注射藥物時,由于泵體位于皮下,不易尋找到入針位置,反復的注射穿刺過程容易破壞穿刺隔膜,且入針深度不好控制,容易損傷化療泵,綜上所述,現有化療泵技術存在有注射過程復雜難控制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使注射補充藥物過程更易控制的化療泵結構。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腫瘤內科的化療泵結構,包括:
儲藥盒,連接有給藥管;
導向注入管,連接于儲藥盒內部,且所述導向注入管的開口開設于儲藥盒的上壁,導向注入管包括:管體,側壁開設有注藥通道,注藥通道連通儲藥盒內部與管體內側,且注藥通道設有允許管體內側液體流向儲藥盒內部的單向閥;磁性內壁,連接于管體上端;磁性塊,連接于管體的底端且封閉管體的底部;
導向圈,連接于儲藥盒上壁,且所述導向注入管的開口位于導向圈內側。
所述管體分為上段與下段,所述管體的上段為喇叭形,且磁性內壁連接于管體的上段。
所述管體的下段內側面連接有閉管組件,所述閉管組件包括:兩個彈性層,其中一個彈性層覆蓋且連接于管體下段左側的內表面上,另一個彈性層覆蓋且連接于管體下段右側的內表面上;兩個浮動板,各彈性層所相對的一側上均覆蓋且連接有一個豎直的浮動板。
閉管組件還包括:兩個輔助密封板,其中一個輔助密封板覆蓋且連接于管體下段前側的內表面上,另一個輔助密封板覆蓋且連接于管體下段后側的內表面上。
所述導向圈的上表面嵌設有自發光氚管。
各所述彈性層包括:海綿層,連接于管體;隔水層,覆蓋且連接于海綿層的全表面。
所述磁性內壁與磁性塊的材料均為釹磁鐵。
各所述浮動板的上端均開設有一個導向凹槽,用于引導注射針頭分開兩浮動板且插入兩浮動板之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腫瘤內科的化療泵結構,在給化療泵注射補充藥劑時,使用者能夠依靠自發光氚管與導向圈粗略找到本發明的注射位置,而后在磁性內壁對金屬注射針頭的磁吸引導作用下找到注射位置并磁性塊的磁力牽引下入針,注射針頭進入管體后會被磁性塊的磁力向下牽引至底部,提示使用者針頭到位,從而簡潔快捷化了注射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主視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導向注入管細節主視剖面圖;
圖3為本發明發明整體結構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成鳳,未經劉成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91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