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速公路疫情防控無感式人員檢測及車輛軌跡追蹤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159116.6 | 申請日: | 202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675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趙佳海;宋向輝;劉博;劉楠;王東柱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G08G1/065;G01K13/00;G08B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薈英捷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張陽 |
| 地址: | 10008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速公路 疫情 防控無感式 人員 檢測 車輛 軌跡 追蹤 系統 | ||
1.一種高速公路疫情防控無感式人員檢測及車輛軌跡追蹤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疫情大數據子系統、車輛軌跡追蹤子系統、服務區管理子系統、疫情防控策略自動研判子系統及服務區上游車輛誘導調度子系統;
所述疫情大數據子系統,用于獲取疫情信息;所述疫情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項:疫情實時數據、疫情地圖信息、疫情趨勢信息;
所述車輛軌跡追蹤子系統,用于基于ETC數據或基于車路協同進行車輛識別及行駛軌跡獲取,以及將行駛軌跡與所述疫情信息比對確定車輛是否來自疫區;
所述服務區管理子系統,與無感式在線預警體溫檢測及口罩識別人員檢測設備連接,用于檢測人員體溫、人員口罩佩戴情況、人員數量、人員密度、車輛數量及預警;
所述疫情防控策略自動研判子系統,用于根據服務區所在高速公路路段的“與疫情區域距離和關聯度”、“應急保障通道重要度和優先級”、“交通量和事故數”確定服務區疫情管控級別;
所述服務區上游車輛誘導調度子系統,用于在本服務區關閉時根據本服務區上游路段車流量、擬駛入本服務區的車輛數量、下游相鄰多個服務區的最大車位數容量、各服務區之間的距離,結合行駛路徑成本、交通流擁堵成本,生成上游路段計劃駛入本服務區車輛的調度方案;
所述與疫情區域距離和關聯度包括:與疫情區域的空間距離、進出車流量、區域疫情等級;所述應急保障通道重要度和優先級包括:應急通道數、應急優先級;所述交通量和事故數包括:總交通量、總事故數;
所述疫情防控策略自動研判子系統,用于確定“與疫情區域距離和關聯度”、“應急保障通道重要度和優先級”、“交通量和事故數”的指標量值、值域范圍、權重及綜合評分,進而確定服務區疫情管控級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軌跡追蹤子系統包括基于ETC數據的車輛行駛軌跡追蹤模塊以及基于車路協同的車輛識別及行駛軌跡獲取模塊;
所述基于ETC數據的車輛行駛軌跡追蹤模塊,用于獲取車輛信息、根據車輛的路徑信息匹配ETC收費站車道數據確定車輛路徑信息、根據所述車輛路徑信息與所述疫情大數據子系統的疫情信息匹配確定車輛是否來自疫區以及發出疫區車輛預警;所述車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項:車載單元的物理地址、數據幀標識類型、設備發行商、車牌信息、路徑信息;
所述基于車路協同的車輛識別及行駛軌跡獲取模塊,用于基于車輛視頻流識別車牌信息、基于車路協同技術獲取車輛實時位置信息以及將服務區疫情管控指令下發至車輛。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務區管理子系統包括服務區人員監控模塊、服務區車輛監控模塊以及服務區疫情防控指令發布模塊;
所述服務區人員監控模塊,用于服務區內各區域人員流動數量及密度統計、人員口罩佩戴情況檢測結果統計、人員體溫檢測結果統計;若區域內人員密度超標、人員未佩戴口罩、人員體溫異常則進行預警;
所述服務區車輛監控模塊,用于根據服務區智能路側設備獲取出入口車輛統計數量、計算當前服務區停放車輛數量,并結合服務區車位設計容量,對服務區服務能力進行調節;
所述服務區疫情防控指令發布模塊,用于根據服務區疫情管控級別,對服務區進行分級管理,向上游車輛下發服務區疫情管控指令。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務區上游車輛誘導調度子系統,具體用于采用模擬退火算法生成上游路段計劃駛入本服務區的車輛調度方案,包括:
生成初始解,所述初始解為原計劃車輛??糠諈^方案;
計算目標函數,所述目標函數為調整成本、車輛數量超出限制數量成本、行駛路徑成本及交通流成本之和;
進行鄰域變換得到新解;
計算所述新解對應的目標函數以替換所述新解,直至循環達到內循環次數;若得到新解對應的目標函數小于所述初始解對應的目標函數,則獲得好解,否則獲得差解;
重復鄰域變換步驟及目標函數計算步驟直至溫度小于終止溫度,輸出當前解為最終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未經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911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