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城市中除霾塔工程與由限高自駕車道與電梯載車形成的超小型立體車庫工程的合體修建方案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56072.1 | 申請日: | 2018-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982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梁嘉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H14/00 | 分類號: | E04H14/00;E04H12/00;E04H6/10;E04H6/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 工程 駕車 電梯 形成 超小型 立體車庫 合體 修建 方案 | ||
一種城市中除霾塔工程與由限高自駕車道與電梯載車形成的超小型立體車庫工程的合體修建方案:在不改動弧形除霾塔工程結構的基礎上,環繞除霾塔工程外側墻壁再擴充修建環形立體車庫工程的設計方案要求是:上述環形立體車庫工程中設置外環螺旋形司機自開車道(1),在該自開車道(1)遠離圓心的外旁側沿途再設置一圈能夠并排相鄰停車的停車位(8),并且,在螺旋形司機自開車道(1)與外旁側設置的螺旋形并排排列的停車位(8)兩者之間的分界線(3)外旁側,至少在一個停車位(8)的位置上設置用于電梯的垂向電梯升降井(2)。——顯然,除霾塔工程與立體車庫工程兩者在合體共同結構設計與合體共用基礎地皮這兩方面的互補性給一般的城市建設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除霾塔工程,尤其涉及了一種城市中除霾塔工程與由限高自駕車道與電梯載車形成的超小型立體車庫工程的合體修建方案。
背景技術
目前,具有10米直徑、60多米高的豎向高空排氣管道的霧霾塔工程不久前在中國西安市問世,經實驗,每個這樣的霧霾塔工程可以解決以該工程為中心的大約10平方公里城區上空的霧霾處理工作,顯然,如西安市這樣的省會城市,市內再建幾十個這樣的工程,該市內解決霧霾問題的頭等大事就有望不久就能夠得到解決。——然而,作為該工程的主體是具有10米直徑、60多米高的豎向高空排氣管道(霧霾塔身),盡管僅僅具有10米直徑,因為它的抗橫向震動力(風力或地震力)很弱,因此,它所耗用的占地基礎的面積很可能是10米直徑占地面積的好多倍。
而高層立體車庫是人們經常見到的工程,其結構設計也已經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事宜,它的鋼構結構抗橫向震動力極強,而且其基礎用地極少,然而,在城市,尤其是在城市鬧市區欲建一座就是只有幾十個車位的小型立體車庫一般也是非常難以實現的事宜。。
顯然:如果將上述兩個不同功能的工程進行聯合設計,共用一塊基礎地皮,從占地的角度來說(有益于立體車庫工程與除霾塔工程——后者的基礎用地很可能會覆蓋了前者的全部基礎用地)以及工程結構的穩定性(有益于除霾塔工程)來說,都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豈不是更好嗎?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的“豈不是更好嗎”的問題。
本發明的關鍵在于:就在首先需要在市區某地修建除霾塔工程的前提下,在基本上不需要另辟地皮,或增批極少量地皮的基礎上,在完成上述規模的除霾塔工程的前提下,又可增加一千多個停車位,這對于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問題,將是個多么重大而順便獲得解決的喜事呀!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的特點:
由于在首先需要在市區某地修建除霾塔工程的前提下,在不需要另辟地皮,或增批極少量地皮的基礎上,能夠既完成除霾塔工程(按照上述西安市建成的數據:10米直徑與60多米高)又能完成立體車庫工程(根據在后數據推算該庫停車位是384個或192個),這就為兩個不同功能的工程進行聯合設計時,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創造條件條件。——在基本上不增加一個工程基礎用地皮的前提下,又能夠多建造一個有幾百個停車位的立體車庫創造了條件,而奉獻出地皮的除霾塔工程自己在結構上的抗震能力也由于附帶修建了立體車庫工程而獲得了大幅度地提高(安全保險系數大幅度地增加了)。
附圖說明
圖1示意了本發明的結構設計方案概況。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1:螺旋形自開車道;2:垂向電梯升降井;3:螺旋形自開車道與螺旋形并排排列的停車位兩者之間的分界線;4:在停車位上停泊的汽車;5:除霾塔工程的圓形長柱體;6:立體車庫工程的外圍墻;7:在螺旋形自開車道上行駛的汽車;8:以螺旋形并排排列模式分布格局的停車位。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實現上述的本發明,擬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大學,未經中國計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60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