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藻漿濃縮干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154455.5 | 申請日: | 202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309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柯凡;李文朝;黃駿;李俊卿;戴繼華;周書丞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清中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1/00;C02F11/125 |
| 代理公司: | 南京明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64 | 代理人: | 周丹 |
| 地址: | 2112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濃縮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藻漿濃縮干化系統,涉及藻漿處理技術領域,包括混合倉、分離倉、過濾機構和濃縮裝置;所述混合倉用于對藻漿進行絮凝處理,并將處理后的藻漿輸送至分離倉,所述分離倉側壁開設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溢出的藍藻通過過濾機構進行過濾,過濾后的藍藻通過濃縮裝置進行干化處理,本發明科學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發明首先通過混合倉對藻漿進行絮凝處理,然后通過分離倉對絮凝處理后的藍藻與清水進行分離,接著通過過濾機構對絮凝的藍藻中的清水進行分離,最后通過濃縮裝置對藍藻進行濃縮處理,通過對濃縮前的藍藻進行絮凝和分離處理,大大的降低了藍藻中的含水量,有利于對藍藻的運輸和后續回收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藻漿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復合藻漿濃縮干化系統。
背景技術
藻漿是由藍藻經過打撈、初步脫水得到含水率較低的藍藻,即使藻漿的含水率較低,但是,還是需要對藻漿進行進一步的脫水干化處理;
例如:中國發明【CN201910647981.1】公開了一種“藍藻藻漿濃縮裝置”,具體公開了:包括箱體,箱體上連接有主管道,主管道的一側有進水管,進水管的出水端伸入在箱體內;箱體內自進水管的一端到另一端有向下布置的濾網板,濾網板的正下方有清水池,濾網板的下端連接有藻漿池,藻漿池一端對應的箱體側壁上有出口;濾網板的上方有滾筒刷,滾筒刷的軸線與濾網板的板面相平行;箱體內有用于驅動滾筒刷轉動的驅動機構;使用時,將其安裝在藻水分離裝置前段作為加強,可對打撈上來的藻漿進行濃縮處理;藻漿經主管道、進水管進入箱體內,在經過濾網板的過程中,藻漿中的大部分水滲漏至清水池,剩余的濃藻漿經濾網板流動至藻漿池;同時,滾筒刷的不斷滾刷擠壓,可以增加濃藻漿流動性并盡量避免濾網堵塞,使得滲漏去水后的濃藻漿被滾筒刷撥動沿濾網板順利流動至藻漿池;進水管在注入藻漿的同時,還可以沖擊濾網板,使其上滲漏掉大部分水的濃藻漿能夠順利的向下移動;
上述發明專利雖然可以對藻漿中的水進行過濾,實現初步濃縮,但是,僅僅是利用濾網對藻漿進行過濾,而未事先對藻漿進行任何其他處理,使得藻漿中的藍藻在分離過濾的過程中較為分散,使得藻漿的濃縮程度較低,依然含有較高的含水量,不利于后期進一步的對藻漿進行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藻漿濃縮干化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藻漿濃縮干化系統,包括混合倉、分離倉、過濾機構和濃縮裝置;
所述混合倉用于對藻漿進行絮凝處理,并將處理后的藻漿輸送至分離倉,所述分離倉側壁開設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溢出的藍藻通過過濾機構進行過濾,過濾后的藍藻通過濃縮裝置進行干化處理,所述分離倉、過濾機構和濃縮裝置均通過安裝框架進行固定安裝。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分離倉內部安裝有若干個導流板,所述導流板頂部向溢流槽方向傾斜設置,所述導流板頂部所在高度等于溢流槽所在高度,使得絮凝后的藍藻更加容易從溢流槽流出,所述分離倉底部開設有清水排水口,當絮凝后的藍藻通過溢流槽溢流而出后,可以通過清水排水口將分離倉的清水排出,實現藍藻與清水的分離。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導流板底端設置有疏導板,所述疏導板為弧形設置。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疏導板內側形成回流槽,所述回流槽用于對未從溢流槽溢出的絮凝藍藻進行收集,所述回流槽兩端設置有阻擋板,所述阻擋板的底部向回流槽中部傾斜,傾斜設計的阻擋板用于對絮凝藍藻進行聚集,傾斜設置的阻擋板還可以方便對收集的絮凝藍藻中的清水進行排出,因為如果阻擋板貼合分離倉內壁豎直設置,將無法將回流槽中的清水排出;所述阻擋板上部設置有若干個流水孔,所述疏導板兩端位于阻擋板下方設置有若干個流水槽,在流水孔和流水槽的作用下,被收集在回流槽中的絮凝藍藻中的水分可以排出。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溢流槽溢出的藍藻通過引流板引導至過濾機構進行過濾,所述過濾機構包括固定架、支撐板和篩網;
所述固定架上安裝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固定安裝有篩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清中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清中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44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