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52200.5 | 申請日: | 202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788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龐偉;景瑞琪;咸劉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正向增材制造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4/379 | 分類號: | B29C64/379;B33Y40/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進聯浙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鄭夢建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國家旅***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印 模型 表面 處理 方法 | ||
1.一種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用于處理表面具有一個或多個凹陷部(103)的3D打印模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模型(100)表面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涂設液態光固化材料(201);
將柔性薄膜(400)覆蓋于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并對所述柔性薄膜(400)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柔性薄膜(400)產生變形并形成與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相對的預設約束面,所述預設約束面使得液態光固化材料(201)填充滿所述凹陷部(103);
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光照射凹陷部(103)并使位于凹陷部(103)內的液態光固化材料(201)發生固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400)覆蓋于凹陷部(103)的開口處,且凹陷部(103)開口處的邊緣部分支撐所述柔性薄膜(400),以使所述柔性薄膜(400)在凹陷部(103)的開口處形成所述預設約束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400)設于氣腔(300)的開口處,所述氣腔(300)連接有氣泵(500),
將柔性薄膜(400)覆蓋于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的過程為:所述氣泵(500)向所述氣腔(300)內泵入氣體,以使所述柔性薄膜(400)朝向3D打印模型(100)鼓起并覆蓋于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泵(500)向所述氣腔(300)內泵入氣體時,所述柔性薄膜(400)鼓起的頂點先接觸3D打印模型(100)待處理表面的中間區域,之后,所述氣泵(500)持續向所述氣腔(300)內泵入氣體,所述柔性薄膜(400)持續膨脹,且所述柔性薄膜(400)覆蓋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的區域從待處理表面的中心區域向待處理表面的周邊區域蔓延,直至覆蓋3D打印模型(100)的整個待處理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氣腔(300)設有壓力傳感器(301),以用于檢測所述氣腔(300)內的氣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3D打印模型(100)連接有升降機構(600),所述升降機構(600)能夠帶動3D打印模型(100)朝向靠近或者遠離所述柔性薄膜(400)的方向移動;
在所述柔性薄膜(400)覆蓋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之前,所述升降機構(600)驅動3D打印模型(100)朝向靠近所述柔性薄膜(400)的方向移動,以使3D打印模型(100)移動至所述柔性薄膜(400)的覆蓋范圍內,
在所述柔性薄膜(400)覆蓋3D打印模型(100)的待處理表面且位于凹陷部(103)內的液態光固化材料(201)發生固化之后,所述升降機構(600)驅動3D打印模型(100)朝向遠離所述柔性薄膜(400)的方向移動,以使3D打印模型(100)與所述柔性薄膜(400)分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600)包括升降臺(601)和升降桿(602),3D打印模型(100)設于所述升降臺(601),所述升降臺(601)可移動地設于所述升降桿(602);
所述升降機構(600)還包括所述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驅動所述升降臺(601)相對所述升降桿(602)移動;或者,所述升降機構(600)還包括所述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驅動所述升降臺(601)相對所述升降桿(602)移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3D打印模型(100)連接有活動接頭(700),所述活動接頭(700)用于調節3D打印模型(100)相對于所述柔性薄膜(400)的偏轉角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正向增材制造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正向增材制造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220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