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數據寫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151888.5 | 申請日: | 202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890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明(設計)人: | 韓承佑;鄭皓亮;趙蛟;劉冬妮;肖麗;陳亮;崔曉榮;玄明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2 | 分類號: | G09G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姚楠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顯示 面板 顯示裝置 數據 寫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數據寫入方法,用以現有技術中的時序控制方法無法實現準確的灰階問題。本發明公開的一種包括M行N列像素單元、沿列方向依次排布的M條掃描信號線、沿行方向依次排布的N條數據線的顯示面板,通過控制N條數據線同時接收并存儲像素單元實現最大灰階對應的數據電壓,之后在第一數據寫入階段,與相鄰兩列像素單元連接的一條數據線接收數據電壓;在第二數據寫入階段,與相鄰兩列像素單元連接的另一條數據線接收數據電壓,使得數據電壓的寫入不受像素單元以及掃描信號線、數據線交疊部分的電容耦合的影響,從而使得像素單元輸入的數據電壓為數據線接收到的數據電壓,進而使像素單元顯示準確的灰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及數據寫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現有技術針對微型發光二極管顯示裝置,例如微米級發光二極管(μLightEmitting Diode,μLED),大部分以紅色發光二極管、綠色發光二極管、藍色發光二極管等構成的亞像素電路作為顯示板的組成部分,并通過脈沖幅值調制(Pulse AmplitudeModulation,PAM)的驅動方式調控亞像素的灰階,由于數據線交疊位置存在寄生電容,因此通過PAM控制時序的方法無法實現準確的灰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其數據寫入方法,用以現有技術中的時序控制方法無法實現準確的灰階問題。
本發明方法包括: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M行N列像素單元、沿列方向依次排布的M條掃描信號線、沿行方向依次排布的N條數據線;所述M條掃描線與所述N條數據線存在交疊;
每個像素單元包括像素電路,所述像素電路包括掃描信號端和數據端;
第i列像素電路的數據端與第i條數據線電連接,其中,1≤i≤N;
第j行像素電路的掃描信號端與第j條掃描信號線電連接,其中,1≤j≤M;
分別與相鄰兩列像素單元連接的數據線,被配置為分別在第一數據寫入時間段和第二數據寫入時間段接收數據電壓,所述第一數據寫入時間段和所述第二數據寫入時間段不重合;
所述N條數據線,被配置為在重置階段同時接收目標數據電壓并存儲,所述目標數據電壓為所述像素單元實現最大灰階對應的數據電壓;
所述重置階段在時間上早于所述第一數據寫入時間段或所述第二數據寫入時間段。
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像素電路還包括數據寫入電路、驅動晶體管和儲能電容;
所述儲能電容的第一端與第一節點電連接,所述儲能電容的第二端與第一電源端電連接;
所述驅動晶體管的控制極與所述第一節點電連接,所述驅動晶體管的第一極與第二節點電連接,所述驅動晶體管的第二極與第三節點電連接;
所述數據寫入電路,分別與所述數據端、所述掃描信號端、所述第一節點、所述第二節點和所述第三節點電連接,被配置為在閾值補償階段,在所述掃描信號端的控制下,所述第一節點的電位變化至所述目標數據電壓和閾值電壓的和,所述閾值電壓為所述驅動晶體管的閾值電壓;
其中,所述閾值補償階段在時間上晚于所述重置階段,早于所述第一數據寫入時間段和所述第二數據寫入時間段。
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數據寫入電路包括第一晶體管和第二晶體管;
所述第一晶體管的控制極與所述掃描信號端電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極與所述數據端電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二極與所述第三節點電連接;
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控制極與所述掃描信號端電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一極與所述第二節點電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極與所述第一節點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5188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