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48383.3 | 申請日: | 2021-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0410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運剛;肖漢;伍龍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英佳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6 | 分類號: | H01Q1/36;H01Q1/48;H01Q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朱鵬程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置于 無線網絡 設備 天線 | ||
1.一種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件制作的天線輻射體(1)以及與所述天線輻射體(1)連接的信號芯片;所述天線輻射體(1)的走線形狀包括回型形狀;所述回型形狀包括:由連接接地點和饋電點的饋線所圍成的“口”字型饋線,以及與所述“口”字型饋線一端連接、環繞于“口”字型饋線并靠近接地點的“C”形饋線;所述連接接地點和饋電點的饋線之間設有間隙,所述“口”字型饋線和“C”形饋線之間設有間隙;通過調節天線輻射體(1)的饋線寬度或間隙的大小,實現對天線帶寬的調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型形狀包括K饋線(11)、A饋線(12)、B饋線(13)、C饋線(14)、D饋線(15)、E饋線(16)、F饋線(161)、G饋線(162)、H饋線(17)、I饋線(171)和J饋線(172);所述K饋線(11)與A饋線(12)的一端連接,所述B饋線(13)的兩端分別與A饋線(12)的另一端和C饋線(14)的一端連接,所述C饋線(14)的另一端與D饋線(15)的側邊連接,所述D饋線(15)的兩端分別與E饋線(16)和H饋線(17)的一端連接,所述F饋線(161)的兩端分別與E饋線(16)的另一端和G饋線(162)的一端連接,所述I饋線(171)的兩端分別與H饋線(17)的另一端和J饋線(172)的一側連接;所述A饋線(12)、C饋線(14)、E饋線(16)、G饋線(162)、H饋線(17)以及J饋線(172)之間相互平行;所述B饋線(13)、D饋線(15)、F饋線(161)以及I饋線(171)之間相互平行;所述A饋線(12)與B饋線(13)相互垂直,所述G饋線(162)與J饋線(172)的長度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C饋線(14)與H饋線(17)之間設有開路匹配線路,所述開路匹配線路包括L饋線(18)和M饋線(19),所述L饋線(18)與M饋線(19)相互垂直,所述L饋線(18)的一端連接于B饋線(13)和C饋線(14)的共同端點;所述M饋線(19)的一端連接于D饋線(15)和H饋線(17)的共同端點,另一端連接于L饋線(18)的另一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G饋線(162)與K饋線(11)之間設有用于形成短路匹配線路的短路線(2)。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G饋線(162)的接地部分的長度為4mm,寬度為4mm。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G饋線(162)的接地部分形狀包括L型或者U型。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在滿足以下條件的基礎上,對所述天線輻射體(1)的饋線長度、寬度或間隙的大小進行調節,實現對天線帶寬的調節:駐波比≤2,輸入阻抗為50歐,增益為2dBi,效率為40%以上,頻率范圍為850MHz-960MHz、1710MHz-1990MHz,極化方式為垂直極化。
8.根據權利要求2-6任意一項所述的內置于無線網絡端設備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K饋線(11)的寬度為2.5-4.5mm,所述A饋線(12)、B饋線(13)、C饋線(14)、D饋線(15)、E饋線(16)、F饋線(161)、H饋線(17)以及I饋線(171)的寬度為1-2.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英佳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英佳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4838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