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線性算子理論的固定時間的異構分群同步控制算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44802.6 | 申請日: | 2021-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487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任璐;孫長銀;蘇延旭;吳巧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靜靜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線性 算子 理論 固定 時間 分群 同步 控制 算法 | ||
1.基于線性算子理論的固定時間的異構分群同步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創建一個包含N個智能體的多智能體系統,根據實際任務,創建多智能體系統的分群通信模型;
步驟S2:針對每個分群,創建不同的動力學模型;
步驟S3:設定異構分群同步控制參數,給定任意指定的收斂時刻,再進行控制算法可行性判斷;
步驟S4:確定求解控制參數方法;
步驟S5:用步驟S4所確定的控制器實現多智能體系統的異構分群同步的快速收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線性算子理論的固定時間的異構分群同步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的分群通信模型,具體建模方法如下:
步驟S11:針對含N個智能體的異構網絡系統,根據智能體動力學特性是否一致,將其劃分為s個不同的分類;
步驟S12:判斷每個智能體的屬性是否符合設定,若存在一個智能體屬于兩個及以上分類則不符合設定,返回步驟S11,重新設定,若同一分類內的智能體動力學特性相同,且所有分類的并集等于N,則進入下一步驟;
步驟S13:構造含分類的多智能體系統間的耦合機制,根據類間同耦合模型構造耦合機制,即每個智能體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其中aij表示表示智能體j到智能體i的耦合權重,vl表示第l個分類,Sumlq是一個常數,只與分類vl和分類vq有關;
步驟S14:判斷每個智能體是否滿足步驟S13設定,如果符合,則進行步驟S2,否則重新設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線性算子理論的固定時間的異構分群同步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S2中,針對每個分群,創建不同的動力學模型,具體如下:
步驟S21:每個分類內智能體的動力學模型如下所述:
yi(t)=Clxi(t)
其中t表示系統時間,(Al,Bl)為第l個分類的系統矩陣,xi(t)和ui(t)發分別表示第i個智能體的狀態量和控制輸入量;
步驟S22:判斷同一分類內所有智能體的動力學模型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進入步驟S3,不一致,返回步驟S2重新設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線性算子理論的固定時間的異構分群同步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所述的設定異構分群同步控制參數及其控制算法可行性判斷,具體方法如下:
步驟S31:指定任意收斂時間tf>0,然后構造有限時間優化問題,獲得第l個分類的局部時變控制增益其中τ∈[t0,tf],t0為起始時間,tf為終端時間;
步驟S32:異構多智能體系統的固定時間分群同步控制算法設計如下:
其中aij和cij表示智能體j到智能體i的耦合權重以及待定耦合參數,cij的設定如下:當智能體j和i屬于同一個分類時,cij=cl>0,否則cij=1,Pj(t)為第j個分類內控制器的時變控制增益矩陣,由步驟S31獲得,系統時間t∈[t0,tf],每個分類內的所有智能體間的通信方式滿足含有向生成樹的拓撲圖;
步驟S33:對每個分類構造矩陣Ξl,使得矩陣在異步空間上是正定的,其中Ll表示第l個分類的Laplacian矩陣,
步驟S33:算法可行性判斷,判斷控制器是否符合條件:
其中Xl(t)表示第l個分類內所有狀態變量的緊湊形式,若控制器能夠使得V(t)在t趨于tf時等于零,說明控制器符合條件,繼續步驟S4,否則,重新進行控制參數設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大學,未經安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4480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