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RDMA用于有損網絡的多路徑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44199.1 | 申請日: | 2021-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049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同光;高雪霞;郜偉雪;田喬梅;張濤;朱怡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鄉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4L45/243 | 分類號: | H04L45/2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琦 |
| 地址: | 453003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rdma 用于 有損 網絡 路徑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相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RDMA用于有損網絡的多路徑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其中,方法包括:發送數據發送終端的至少兩條可用數據發送路徑;獲取對應的數據接收終端發送的至少兩條可用數據接收路徑;基于可用數據發送路徑和可用數據接收路徑,確定用于傳輸數據的多條數據傳輸路徑;通過多條數據傳輸路徑,將待傳輸數據發送至對應的數據接收終端。數據發送和接收終端分別通過多路徑讀寫內存管理模塊解決了多路徑數據傳輸時固有的數據包亂序問題,實現了RoCE流量在不使用PFC技術的有損網絡中可靠高效的傳輸。如此通過當前可用的多條的數據傳輸路徑進行數據的傳輸,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加快數據傳輸的速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相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RDMA用于有損網絡的多路徑數據傳輸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技術具有低延遲、高吞吐量和低CPU占用率的特點。RDMA通過網絡在兩個端點的應用程序之間實現數據的直接傳遞,無需操作系統內核和TCP/IP網絡協議棧的過多介入。RDMA的三大特性如下:CPU卸載、內核旁路、零復制。
現有技術中,在基于RDMA技術進行數據傳輸時,往往只能使用一條路徑進行數據的傳輸,當數據量過大時,受限于該路徑的數據傳輸速度,數據傳輸時間較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RDMA用于有損網絡的多路徑數據傳輸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和存儲介質,用以解決現有的方案中,基于RDMA技術進行數據傳輸時,往往只能使用一條路徑進行一個數據包的傳輸,當該數據包數據量過大時,受限于該路徑的數據傳輸速度,數據傳輸時間較長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RDMA用于有損網絡的多路徑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發送所述數據發送終端的可用數據發送路徑;其中,所述可用數據發送路徑,至少包括兩條數據發送路徑;
獲取對應的數據接收終端發送的可用數據接收路徑;其中,所述可用數據接收路徑,至少包括兩條數據接收路徑;
基于所述可用數據發送路徑和所述可用數據接收路徑,確定用于傳輸數據的多條數據傳輸路徑;
通過所述多條數據傳輸路徑,將待傳輸數據發送至對應的數據接收終端;其中,所述數據接收終端基于預設的內存管理方式接收所述待傳輸數據。
優選地,所述通過所述多條數據傳輸路徑,將待傳輸數據發送至對應的數據接收終端,包括:
向所述數據接收終端發送數據大小信息;
對所述待傳輸數據進行分段,得到多個待傳輸數據段落;所述多個待傳輸數據段落包括多個預設大小的數據段落和一個末端數據段落;所述末端數據段落為所述待傳輸數據的末端數據且大小不大于預設大小;
對各所述待傳輸數據段落設置請求標識;所述請求標識用于指示所述傳輸數據段落的信息;
通過各所述數據傳輸路徑,將各所述待傳輸數據段落和對應的所述請求標識發送至對應的數據接收終端,以供所述數據接收終端基于所述數據大小信息、所述請求標識和所述待傳輸數據段落合成所述待傳輸數據。
優選地,所述通過各所述數據傳輸路徑,將各所述待傳輸數據段落和對應的所述請求標識發送至對應的數據接收終端,包括:
基于所述待傳輸數據段落和各所述數據傳輸路徑,確定各條數據傳輸路徑的數據傳輸隊列;所述數據傳輸隊列包括各所述傳輸數據段落的傳輸請求;
通過各所述數據傳輸路徑,基于對應的數據傳輸隊列,進行待傳輸數據段落和對應請求標識的傳輸;
所述基于RDMA用于有損網絡的多路徑數據傳輸方法,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鄉學院,未經新鄉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441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