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檢測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133239.2 | 申請日: | 2021-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667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寧;王亞旭;楊小飛;劉鵬;姚忠魁;任祥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2 | 分類號: | G01B11/02;G01B1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來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許振強 |
| 地址: | 710200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檢測 折彎 彎曲 高度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檢測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的方法及裝置,其中方法包括在雙折彎縱梁的相對低的平面上設置激光測量儀,在雙折彎縱梁的相對高的平面上放置輔助測量裝置;在輔助測量裝置上取上下兩個標定點A點與B點,A點與B點在雙折彎縱梁的相對高的平面內的投影點記為C點,激光測量儀初始發射點記為O點,激光測量儀發射的激光從O點發射照射到A點與B點,測量出O點與A點、O點與B點的距離;通過A點與B點、B點與C點、O點與A點、O點與B點的距離,計算出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本發明通過使用激光測量儀的現有測距功能,能夠將結果自動顯示在顯示屏幕上,測量過程不需要輔助人員協助,提高了測量效率,減小了人工誤讀的可能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架縱梁高度自動測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檢測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卡車的車架雙折彎縱梁加工之后,測量雙折彎縱梁兩平面之間的高度距離是檢驗雙折彎縱梁是否合格的重要步驟,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
而目前在測量雙折彎縱梁兩平面之間的高度距離時,由于測量過程中兩平面之間有彎曲過渡,不方便直接測量兩平面的高度差。所采用的是長直尺測量,此測量工具存在如下問題:a. 由于縱梁長度大約在 7m 左右,導致測量尺較長,長時間使用會彎曲,使得測量不準確;b.測量過程中,都是需要兩人共同完成,且人工讀數誤差大,測量過程費時費力效率低。
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方法來測量以提高測量精度和效率,保證產品的車架縱梁的質量。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的方法及裝置。
具體的,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用于檢測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的方法,包括:
在雙折彎縱梁的相對低的平面上設置激光測量儀,在所述雙折彎縱梁的相對高的平面上放置輔助測量裝置;
在所述輔助測量裝置上取上下兩個標定點A點與B點,A點與B點在所述雙折彎縱梁的相對高的平面內的投影點記為C點,所述激光測量儀初始發射點記為O點,所述激光測量儀發射的激光從O點發射分別照射到A點與B點,分別測量出O點與A點、O點與B點的距離;
通過已知的A點與B點、B點與C點、O點與A點、O點與B點的距離,計算出所述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采用如下具體計算過程得出:
A點與B點在所述雙折彎縱梁的相對低的平面內的投影點記為D點,O點與A點的距離記為d1、O點與B點的距離記為d2、A點與B點的距離記為d3、B點與C點的距離記為d4、O點與D點的距離記為X1、B點與D點的距離記為X2、所述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即為C點與D點的距離,記為X3:
由幾何關系可以得:
公式1
公式2
由上公式1與公式2 聯合解得X2,
得出X3,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沿所述雙折彎縱梁的相對高的平面移動所述輔助測量裝置,得出多個不同位置處的測量點A點與B點,并通過d1、d2、d3及d4,最終得出多個所述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計算值,求取多個所述雙折彎縱梁的彎曲高度計算值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彎曲高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陜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3323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