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有握裹力增強結包裹的線性構件加工鋪設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20999.X | 申請日: | 2021-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027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韓石修;劉洋;孫立彬;康偉;張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5/00 | 分類號: | E04C5/00;E04G21/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孔珍 |
| 地址: | 330004 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有 握裹力 增強 包裹 線性 構件 加工 鋪設 工藝 | ||
本發明是一種帶有握裹力增強結包裹的線性構件加工鋪設工藝,包括加工步驟如下:a、用捻股機制造符合要求長度和直徑的線性構件;b、制造握裹力增強結;c、每間隔一定距離,套一個握裹力增強結,并通過徑向擠壓,使握裹力增強結產生塑性形變與線性構件緊密咬合;d、使用截斷設備對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進行截斷;e、截斷后,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兩端采取機械設備或人工進行固定并預緊;f、截斷的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端口處用犬牙固定線夾套帽處理。本發明不但可以滿足工程結構強度、剛度、穩定性、耐久性,還能降低工程領域對鐵礦石資源的依賴,大幅度降低工程造價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握裹力增強結包裹的線性構件加工鋪設工藝。
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質決定的。首先鋼筋與混凝土有著近似相同的線膨脹系數,不會由環境溫度不同產生過大的應力,并且混凝土承受受壓應力,鋼筋承受拉應力,其次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良好的握裹力,有時鋼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間隔的肋條(稱為變形鋼筋)來提高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機械咬合。目前鋼筋的主要類型為受力筋、箍筋、架立筋、分布筋。常用的鋼筋按照抗拉強度可分為四個等級:Ⅰ級鋼筋(235/370級);Ⅱ級鋼筋(335/510級);Ⅲ級鋼筋(370/570)和Ⅳ級鋼筋(540/835)。
螺紋鋼主要分為9m、12m或定做的其他固定尺寸,加工中根據需要進行截取,不可避免的產生廢料,即鋼筋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損耗。
因常用的螺紋鋼不方便彎折,造成運輸方式受限,因為是定尺材料,無法實現自動化施工中的連續自動供料。
鋼筋的自重大、運輸不方便、材料損耗等問題會造成成本上不可避免的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帶有握裹力增強結包裹的線性構件加工鋪設工藝。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握裹力增強結包裹的線性構件加工鋪設工藝,包括加工步驟如下:
a、根據設計要求,計算好構造物所需要線性構件的總長度,用捻股機制造符合要求長度和直徑的線性構件;
b、根據設計需要,制造握裹力增強結,握裹力增強結的橫截面為圓環形、多邊形或帶凸刺的環形;
c、利用數控機床設備,輸入技術參數,將握裹力增強結放入設備中,在線性構件輸出過程中,每間隔一定距離,套一個握裹力增強結,并通過徑向擠壓,制造平行于線性構件長度方向表面突起,使握裹力增強結產生塑性形變與線性構件緊密咬合,并將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盤繞在收卷盤上;
d、根據設計要求,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輸出使用長度過程中進行綁扎,綁扎到待澆筑的模板內腔內,在達到使用需求長度后,使用截斷設備對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進行截斷;
e、截斷后,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兩端采取機械設備或人工進行固定并預緊,同理將多個截斷的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根據施工需要鋪設在待澆筑的模板內腔內;
f、截斷的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端口處用犬牙固定線夾套帽處理。
特別的,兩個相鄰握裹力增強結之間的距離為5cm-10cm。
特別的,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綁扎過程時,在大跨度綁扎過程中,用鋼筋棍在中間處搭接固定,防止帶有握裹力增強結的線性構件在綁扎過程中,彎曲過大。
特別的,握裹力增強結的材質為玻璃纖維(GFRP)或碳纖維(CFRP)。
特別的,線性構件為鋼絞線、碳纖維線纜、玻璃纖維線纜、尼龍線纜和陶瓷線纜中的一種。
特別的,握裹力增強結通過粘合劑固定在線性構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209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