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20781.4 | 申請日: | 2021-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097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滿在偉;崔慧慧;陳一鳴;蔣心怡;鄒祎然;張軒;郭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L33/125 | 分類號: | A23L33/125;A23L33/21;A23L5/10;A23L7/10;A23L2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王玉 |
| 地址: | 2131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低聚異 麥芽糖 食品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制備方法,包括:先培養麥芽并制備糖化用米飯;將培養后的麥芽加水研磨,然后與糖化用米飯混合得到糖化物;向糖化物中加入α?葡萄糖苷酶進行糖化,得到含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本發明通過在傳統麥芽糖制備糖化過程中添加α?葡萄糖苷酶,與麥芽中的淀粉酶協同催化,同時進行糖化與轉苷作用,將傳統糖化過程產生的麥芽糖、葡萄糖、麥芽三糖等轉化成低聚異麥芽糖,降低可消化糖總量,同時生成具有保健功能的低聚異麥芽糖,可制備出低可消化糖總量同時含有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麥芽糖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淀粉糖食品,是由麥類在發芽過程中產生的淀粉酶系水解淀粉制得。淀粉主要來自于蒸煮后的大米、糯米、小米、黍米、高粱和玉米等原料。相比精制糖,如蔗糖、葡萄糖等,傳統麥芽糖是由麥、米等谷物轉化而來,沒有進行精制加工,谷物中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較好地保留,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傳統麥芽糖食品香甜可口、營養豐富,適宜大部分人群食用。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的患病人數持續增加。有研究表明,人體持續性攝入過量的可消化糖可導致代謝綜合征甚至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傳統麥芽糖食品含有大量的可消化糖,如麥芽糖、葡萄糖、麥芽三糖等,不能滿足目前人們低糖、健康的飲食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傳統麥芽糖食品中可消化糖含量高,并且需要提升健康功能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含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制備方法,通過在傳統麥芽糖制備糖化過程中添加α-葡萄糖苷酶,與麥芽中的淀粉酶協同催化,同時進行糖化與轉苷作用,將傳統糖化過程產生的麥芽糖、葡萄糖、麥芽三糖等轉化成低聚異麥芽糖,降低可消化糖總量,同時生成具有保健功能的低聚異麥芽糖。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含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制備方法,包括:
先培養麥芽并制備糖化用米飯;
將培養后的麥芽加水研磨,然后與糖化用米飯混合得到糖化物;
向糖化物中加入α-葡萄糖苷酶進行糖化,得到含低聚異麥芽糖的麥芽糖食品。
優選地,所述單位重量糖化物中加入α-葡萄糖苷酶的量為0.3~0.6μL/g。
優選地,所述糖化過程中溫度為54℃,持續時間為9~12 h。
優選地,所述培養后的麥芽加入純凈水后采用研磨機研磨2 min,所述麥芽與糖化用米飯的質量比為1:12。
優選地,所述麥芽培養前,將洗凈的干小麥置于20℃純凈水浸泡15 h。
優選地,所述麥芽培養時浸泡過的小麥單層平鋪于育苗盤中的網格盤上,網格盤底部加入純凈水并浸潤小麥,20℃培養箱培養,每24 h更換一次純凈水,培養48h。
優選地,所述麥芽培養過程中待小麥根須穿過網格盤網孔,則減少純凈水加入量,僅使小麥根須接觸到水。
優選地,所述糖化用米飯制備方法為:將大米用純凈水清洗3次,加入干燥大米重量1.5倍的純凈水,常壓蒸煮30 min,獲得糖化用米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207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