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有效增強抗劃傷的聚乙烯纖維布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14729.8 | 申請日: | 2021-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297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4 |
| 發明(設計)人: | 房朕;杜興信;陳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信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32 | 分類號: | B32B27/32;B32B27/12;B32B27/02;B32B7/12;B32B7/022;D01F6/46;D01F1/10;D06M17/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華慧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張丙松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效 增強 劃傷 聚乙烯 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面料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有效增強抗劃傷的聚乙烯纖維布及其制備方法,包括至少兩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至少一層聚丙烯纖維濾布和膠粘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的層數大于聚丙烯纖維濾布的層數,每相鄰的兩層纖維濾布之間均通過膠粘劑粘接。本發明通過多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和聚丙烯纖維濾布的組合,且通過膠粘接粘接,提高聚乙烯纖維布的抗劃傷強度,粘接后再將邊緣縫制,有利于多層纖維濾布之間的粘連,保證多層纖維濾布之間不分層,結構更加穩定,多層組合使得抗劃傷能力大大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面料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有效增強抗劃傷的聚乙烯纖維布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工業過濾布多采用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織造而成,合成纖維多使用滌綸長、短纖維、錦綸長、短纖維和丙綸長、短纖維。合成纖維中,聚酯纖維濾布耐酸、耐弱堿、恢復性很好,斷裂伸長為20 50%,斷裂強度為438g/d。聚烯纖維濾布斷裂伸長為18 35%,強度較低,纖維濾布表面光滑,質地柔軟,且現如今的聚乙烯纖維布的抗劃痕能力差,強度低下,易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增強抗劃傷的聚乙烯纖維布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有效增強抗劃傷的聚乙烯纖維布及其制備方法,包括至少兩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至少一層聚丙烯纖維濾布和膠粘劑,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的層數大于聚丙烯纖維濾布的層數,每相鄰的兩層纖維濾布之間均通過膠粘劑粘接,所述聚丙烯纖維濾布設置于兩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之間,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通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質纖維和溶劑油制成,且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硬質纖維和溶劑油的質量比為(20-30):(1-3):(0.1-0.5);
所述可有效增強抗劃傷的聚乙烯纖維布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1:制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
S12:制備聚丙烯纖維濾布;
S13: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和聚丙烯纖維濾布上膠粘劑,并使其粘接,并在連接的邊緣通過縫合法縫制,得到可有效增強抗劃傷的聚乙烯纖維布。
作為優選,所述膠粘劑為水性膠或溶劑型膠。
作為優選,所述聚丙烯纖維濾布通過聚丙烯短纖維采用針刺或紡粘工藝織造而成。
作為優選,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15份、溶劑油120-150份。
作為優選,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21:將硬質纖維和溶劑油混合,得到混合料;
S22: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解液與混合料混合,得到紡絲原料;
S23:將紡絲原料依次進行過濾、噴絲和冷卻,得到凍膠絲;
S24:將凍膠絲再依次進行預牽伸、萃取、干燥、篩選和正牽伸,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
S25: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經線和緯線采用平紋或斜紋編織制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濾布。
作為優選,所述正牽伸采用加熱牽伸,且加熱牽伸過程中,加熱溫度為120-165℃,牽伸倍數為1.5-4倍,所述干燥在烘箱中進行,烘箱內部的溫度采用梯度設置,從烘箱入口到烘箱出口溫度分多段逐漸降低。
作為優選,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單絲纖度為5-20D,束絲纖度為1000-1200D,拉伸強度為35-40cN/dtex,拉伸模量為1000-1200cN/dtex。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信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青島信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1472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