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08825.1 | 申請日: | 2021-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89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笪麗紅;盛海波;胡兆陽;劉志球;蘇星;朱陽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14 | 分類號: | D06N3/14;D06N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張夢媚 |
| 地址: | 230093 安徽省合肥市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燃 聚氨酯 合成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包括聚氨酯面層;聚氨酯粘接層,所述聚氨酯粘接層由聚氨酯粘接層漿料形成于所述聚氨酯面層表面獲得,其中,所述聚氨酯粘接層漿料中包括微膠囊化的無鹵阻燃劑;以及與所述聚氨酯粘接層貼合的基材。其具有優異的阻燃、抑煙效果,解決了傳統無鹵阻燃劑在無溶劑體系中的反應性問題,使得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耐磨、耐水解顯著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備方法,還涉及該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的應用。
背景技術
無溶劑型聚氨酯(PU)合成革復合材料具有突出的環保特性和耐久耐用性,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男女鞋、時裝鞋、工作鞋、勞保鞋、童鞋、運動休閑鞋、沙發家俱、辦公椅、按摩椅、手袋、證件、文具、球類及體育用品、電子包裝、室內和工程裝飾、汽車內飾等領域。其中一些工程裝飾中對材料的阻燃性能要求較高,由于聚氨酯材料像傳統的高分子材料一樣,容易發生燃燒,存在火災隱患,故其在阻燃要求較高的領域應用,需要對聚氨酯材料進行阻燃處理,比較常用的方式就是在聚氨酯材料中添加阻燃成分,以使得聚氨酯材料具有阻燃效果。
目前在聚氨酯材料中用量最為廣泛的阻燃體系為溴、氯等含鹵阻燃體系,含鹵阻燃體系雖然效果較好,但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損害。因而含鹵阻燃體系逐漸被無鹵阻燃體系取代。傳統的無鹵阻燃劑主要包括氫氧化物、含磷阻燃劑、三聚氰胺等,氫氧化物阻燃劑因其價格便宜,性質穩定而被廣泛應用,但其需要達到很大的填充量才能達到一定的阻燃等級,大量的添加填料會導致產品性能的下降;含磷阻燃劑主要包括紅磷、次磷酸鋁、焦磷酸鹽、聚磷酸銨和有機磷酸酯等,這類阻燃劑通常會產生酸性物質,而無溶劑聚氨酯體系是在弱堿性環境下進行反應,故含磷類阻燃劑會影響無溶劑聚氨酯體系的正常反應,造成產品復合不良,導致產品耐磨,耐水解等性能下降。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有必要提供一種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及其制備方法,該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具有優異的阻燃、抑煙效果,重要的是其解決了傳統無鹵阻燃劑在無溶劑體系中的反應性問題,使得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耐磨、耐水解顯著提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首先提供了一種無鹵阻燃聚氨酯合成革,包括:
聚氨酯面層;
聚氨酯粘接層,所述聚氨酯粘接層由聚氨酯粘接層漿料形成于所述聚氨酯面層表面獲得,其中,所述聚氨酯粘接層漿料中包括微膠囊化的無鹵阻燃劑;
以及與所述聚氨酯粘接層貼合的基材。
進一步方案,所述聚氨酯粘接層漿料由100份多元醇A料、50-70份異氰酸酯B料、50份-100份微膠囊化的無鹵阻燃劑、0.15份有機金屬催化劑、0.1-0.3份胺類催化劑和0.1-0.3份氨水按照質量份混合而成,且所述聚氨酯粘接層漿料的pH為6-8。
進一步方案,所述多元醇A料選自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種,其羥值在200-300之間。
進一步方案,所述微膠囊化的無鹵阻燃劑為30-70份微膠囊化的Ⅱ型聚磷酸銨、15-35份氫氧化鋁和5-10份硼酸鋅的混合物。
進一步方案,所述Ⅱ型聚磷酸銨的分子量為3000-4000;
所述Ⅱ型聚磷酸銨中,囊材為三嗪成炭劑、環氧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或硅烷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方案,所述聚氨酯面層由聚氨酯面層漿料形成,其中,所述聚氨酯面層漿料由100份聚氨酯樹脂、0.5-1份抗黃變助劑、2-4份耐磨助劑、1-3份固化劑和1-5份色漿按照質量份混合制成。
進一步方案,所述基材選自含棉量在30wt%以上的含棉布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088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