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類含二硫醚結構的喹唑啉酮類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104865.9 | 申請日: | 2021-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807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貴平;朱梅;王貞超;李焱;樊思莉;陶世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39/95 | 分類號: | C07D239/95;A01N43/54;A01P1/00;A01P3/00 |
| 代理公司: | 日照市聚信創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319 | 代理人: | 彭愛春 |
| 地址: | 550025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類 含二硫醚 結構 喹唑啉 酮類 衍生物 制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類含二硫醚結構的喹唑啉酮類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該化合物具有如通式(I)所示的結構:本發明以喹唑啉酮為母體結構,將二硫烷基(雜環)結構引入到此體系中,合成了一系列含二硫醚結構的喹唑啉酮類衍生物,該系列化合物對植物致病病原細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對水稻白葉枯病菌、柑橘潰瘍病菌、獼猴桃潰瘍病菌及茄青枯雷爾氏菌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藥學技術領域,是一類含二硫醚結構的喹唑啉酮類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植物細菌性病害是最具破壞性的植物病害之一,不僅影響了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也對食品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其中,水稻白葉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柑橘潰瘍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ac)、獼猴桃潰瘍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茄青枯雷爾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Rs)等造成的細菌性病害使每年的農業損失達數億美元。
施用化學農藥一直是防治植物細菌性病害的主要措施,它具有殺菌譜廣、見效快、成本低等優點,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升級和更新,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農藥的使用量從上世紀60年代的1千克每公頃減少到了當前的10克每公頃,這不僅是作物保護的巨大成就,同樣的,對于環境保護而言更是如此。然而長期施用化學農藥不可避免的導致了農藥殘留及環境污染問題,人體健康和生態平衡都受到了極大挑戰,此外,很多商品化農藥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抗藥性問題,因此急需尋找用于抗植物病原細菌的高活性、低抗性化合物,并在此基礎上創制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新農藥,為農作物細菌性病害防控提供候選藥物。
喹唑啉酮類化合物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類天然活性物質,天然存在的喹唑啉酮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菌、抗腫瘤、抗驚厥、抗瘧疾、抗炎等,以喹唑啉酮為母體結構進行衍生也發現了很多具有較好抗菌活性的化合物;此外,二硫醚類衍生物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細菌、抗真菌、抗腫瘤,其中二硫醚類抗菌化合物—大蒜素(allicin),其殺菌的獨特作用方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為尋找高效、抵抗性的殺菌活性化合物,本發明以喹唑啉酮為母體結構,將具有生物活性的二硫鍵引入到此體系中,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二硫烷基-4(3H)-喹唑啉酮類衍生物,考察其殺菌生物活性,為新農藥的研發和創制提供一定的科學基礎。
喹唑啉酮類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進展如下:
2018年,Megahed[Megahed M,Fathalla W,Alsheikh A A.Synthesis and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ethyl2-(2-(2-Arylquinazolin-4-yl)oxy)AcetylaminoAlkanoates[J].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2018,55(12):2799-2808.]等合成了數十個喹唑啉酮類衍生物,測定了這些化合物對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生物活性結果表明:部分甘氨酸衍生物、纈氨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與對照抗生素相比,對三種病原菌均具有顯著的抗菌活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大學,未經貴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10486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電驅動的折彎機
- 下一篇:一種梁下增設支點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