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標識解析索引云與分層對等網絡結合的區塊鏈模式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97188.2 | 申請日: | 2021-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384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4 |
| 發明(設計)人: | 崔勇;孫琪浩;王偉行;宋曉;王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67/1097 | 分類號: | H04L67/1097;H04L67/06;G06F16/9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標識 解析 索引 分層 對等 網絡 結合 區塊 模式 | ||
本發明涉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領域,提供一種標識解析索引云與分層對等網絡結合的區塊鏈模式。標識解析索引云是一種索引式信息存儲系統,該系統將需要上傳的標識信息上傳至云端,同時得到該信息獨一無二的哈希值。然后將該哈希值存入區塊鏈第一層對等網絡中以供查詢,接下來再將此哈希值向下一層對等網絡逐層傳遞。用戶需要查詢時,只需提供該信息對應的哈希值,即可從云端獲得所求標識信息。本發明中,分層對等網絡結構提高了區塊鏈的存儲效率,標識解析索引云可以最大化節省區塊鏈上的存儲空間,并且可以保障所存標識數據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標識解析索引云與分層對等網絡結合的區塊鏈模式。
背景技術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旨在通過一個開放的全球化信息平臺將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有的參與對象都緊密聯合,包括供應商、產品、設備、員工、生產線、客戶等,實現整個工業過程中所有信息的共享和交互,通過把握每一個環節的信息,將工業對象連結起來,實現對工業流程的優化,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而就單個工業產品而言,標識的數量可能達到上千個甚至更多,加之產品對應的生產線和供應鏈等,整個工業互聯網標識的數量難以想象。因此,如何存儲這些龐大的數據并能夠迅速準確地找到想要的信息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其次,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不可忽視,倘若黑客趁機入侵,盜取工業互聯網各環節的標識信息,便有可能造成工業互聯網的癱瘓,其中的損失不可挽回。
目前常見的解決辦法是將區塊鏈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結合在一起,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和可共同維護等特點,將標識信息上傳到區塊中,由參與的企業共同維護,保護標識解析數據的安全性。但區塊鏈存儲能力有限,對于較復雜的工業系統,必然會面臨節點數眾多、數據量大、信息流量大的狀況,此時區塊鏈的存儲性能難以滿足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區塊鏈應用于標識解析體系中只設置了單層的對等網絡結構,當某一企業想要在體系中加入新的產品標識時,需要在區塊鏈對等網絡結構中的每個節點都同步存入新的標識代碼,當區塊鏈的規模較大,節點較多時,加之網絡波動和延遲等因素,信息的存入速度較慢,用戶下載和查詢的效率也因此降低。所以期望一種處理模式,既可以減少信息的存儲時間,又可以存儲海量數據信息,同時保障存入信息的安全性,滿足現今及以后日益復雜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標識解析索引云與分層對等網絡結合的區塊鏈模式,在目前已有區塊鏈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相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了由于區塊鏈存儲能力受限而無法存入海量標識數據信息以及對于規模較大、節點較多的單層區塊鏈結構存入信息速度較慢而難以滿足用戶高效下載和查詢的需求的問題。
為了解決區塊鏈存儲能力受限和單層區塊鏈結構存入信息速度較慢的問題,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標識解析索引云與分層對等網絡結合的區塊鏈模式,所述模式由索引云信息存儲系統和分層區塊鏈對等網絡以及二者之間的通訊結構構成。
所述的標識解析索引云信息存儲系統可以存儲海量標識解析數據,并對每份數據內容進行哈希運算得到其獨一無二的哈希值,同時建立哈希表以供檢索。
所述的分層對等網絡由兩層或多層對等網絡構成。多層對等網絡是將一個完整的區塊鏈根據節點數目的多少而分成兩層或多層的網絡結構,向網絡中的節點存儲信息時,由第一層向下一層逐層存入。該網絡減少了每一層的節點數目,降低了每一層的整體網絡延遲,從而提高了信息存入的效率。
所述的二者之間的通訊結構將兩種系統相結合,負責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用戶上傳標識數據信息時,會直接上傳到索引云信息存儲系統中,同時得到唯一的哈希值,該哈希值通過通訊結構存入分層對等網絡中的節點中。其他用戶有下載的需求時,向系統提供對應的哈希值,即可從云端通過通訊結構傳輸標識解析數據,完成數據下載。
附圖說明
圖1區塊鏈雙層對等網絡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971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