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91831.0 | 申請日: | 2021-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911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閆炳基;魯杰;王艷平;史長鑫;李洪瑋;趙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5/04 | 分類號: | G01N25/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見山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21 | 代理人: | 袁麗花 |
| 地址: | 215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原料 滴落 性能 測定 方法 | ||
1.一種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測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含鐵原料及焦炭破碎并烘干;
S2:將上石墨坩堝和下石墨坩堝分別裝料并依次置于爐膛內;
S3:連接熱電偶、荷重、位移傳感器和稱重系統;
S4:設置管式加熱爐的控溫程序,開始升溫;
S5:連接氣路,按照一定溫度通入不同氣體并保溫;
S6:保溫結束,控溫程序進入降溫階段;
S7:記錄、處理軟熔-滴落過程特征參數,軟熔過程曲線及滴落過程曲線;
S8:實驗結束,取出上石墨坩堝、下石墨坩堝及最終滴落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所述上石墨坩堝內放置三層爐料,最下層為一層焦炭,中間層為含鐵原料,最上層為一層焦炭;所述下石墨坩堝只設有焦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均環繞于所述爐膛的外周設有上加熱裝置和下加熱裝置,且在所述爐膛的縱長延伸方向上,所述上加熱裝置對應設于所述上石墨坩堝的外周,所述下加熱裝置對應設于所述下石墨坩堝的外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還提供有數據采集處理系統,在所述上加熱裝置處設有上測溫熱電偶,在所述下加熱裝置處設有下測溫熱電偶,所述上測溫熱電偶用于采集爐膛上部側壁的溫度,所述下測溫熱電偶用于采集爐膛下部側壁的溫度,且所述上測溫熱電偶和所述下測溫熱電偶均與所述數據采集處理系統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管式加熱爐還包括自所述爐膛下方延伸入爐膛內的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用于支撐所述下石墨坩堝。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架由莫來石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加熱爐下方設有稱重系統,所述稱重系統連接有數據采集處理系統,所述稱重系統包括設置于所述爐膛的底部的第一重量傳感器,所述支撐框架的下端置于所述第一重量傳感器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系統還包括第二重量傳感器,所述下石墨坩堝的下方設有用于盛裝滴落物的滴落物承接盤,所述滴落物承接盤設置于所述第二重量傳感器上,所述第二重量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一重量傳感器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量傳感器測定所述下石墨坩堝、第二重量傳感器及滴落物承接盤的總質量變化,所述第二重量傳感器測定爐料透過下石墨坩堝后滴落至滴落物承接盤的質量變化。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含鐵原料軟熔滴落性能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記所述第一重量傳感器測得的重量變化為m1,第二重量傳感器測得的重量變化為m2,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9183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