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學科會診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072555.3 | 申請日: | 2021-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822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史亞香;丁佳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
| 主分類號: | G16H80/00 | 分類號: | G16H80/00;G16H10/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宋凌林 |
| 地址: | 21000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學科 會診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學科會診方法和系統,所述系統包括:服務器及其數據庫、業務終端;服務器用于會診管理,包括:創建會診數據空間,提供會診資源的比較和推送、提供會診準入等;業務終端用于對其服務范圍內的會診作會診管理;還用于會診患者或醫生參加會診,所述業務終端具有桌面共享和多人遠程視頻功能,可實現病例分享,供不同專業醫生間實時探討患者病情;本發明充分利用移動互聯和大數據平臺技術,整合多源醫療資源,實現患者全流程移動化智慧醫療服務。極大改善疑難雜癥患者的就醫體驗,以及醫院的環境和秩序,完善便民服務軟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診療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學科會診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醫生資源在我國分布十分不均勻,每個醫院醫生擅長的診療領域也有所不同,這樣每年都有很多醫生要去西藏等偏遠山區進行醫療援助。因為患者診斷結果的不明確,很多患者要在多家醫院輾轉而最終得不到明確的診斷結果;隨著多學科會診MDT的廣泛開展,會議上快速而準確的掌握病人的影像學資料對于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有著重要影響。需要多學科會診的患者,病情往往比較復雜,且涉及多個科室的疾病,故影像學資料往往較多;將這些影像學資料匯總,并在多學科會診時盡可能多的清晰的展現出來,對于提高診療效果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那么如何以實體醫院為支撐,以分級診療為核心,創建“互聯網+醫聯體+醫生”架構,構建多學科會診平臺、整合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療資源,創建醫院與醫院之間合作、醫生與醫生之間協同、醫生與患者之間互動,助力醫聯體內各項業務快速展開和高效運轉,這是目前的研究熱點;
但是現在的會診平臺多集中于如何搭建一個平臺,往往也是基于互聯網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式,但是對于如何基于當前的云平臺,快捷的搭建利于各個醫療機構移植和采用的會診平臺方面的研究還較少;如何利用綜合多維特征服務于復雜的多學科會診,如何將人工智能和會診相結合而為復雜的會診服務,提高會診進程數據的利用率和可用性,從而最終實現科學會診,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并且亟待解決;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1)通過多維分類和分類關鍵特征結合的方式提高參考資料的針對性,并給出后期確定資料推送的準確時機;(2)通過多維度量化計算以及綜合權重計算,使得在每個學科角色,推送該學科視角下最相關的交叉學科信息,提高了大數據資源提高效率;(3)采用輕客戶端模型,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服務器的服務和數據功能的同時,保障了會診及其數據的安全性;通過權限賦值的方式在業務終端內部做區分,便于會診系統搭建和移植;(4)通過會診及其進程資源利用提高了輔助會診結論的可用性以及會診資料提供的可用性;通過上述有益效果,最終實現患者全流程移動化智慧醫療服務。極大改善疑難雜癥患者的就醫體驗,以及醫院的環境和秩序,完善便民服務軟環境。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多學科會診系統,所述系統包含:
服務器及其數據庫、業務終端;
服務器用于會診管理,包括:創建會診數據空間,提供會診資源的比較和推送、提供會診準入;
業務終端用于對其服務范圍內的會診作會診管理;還用于會診患者或醫生參加會診;所述業務終端包括第一業務終端和第二業務終端;第一業務終端用于對其服務范圍內的會診作會診管理;第二業務終端用于會診患者或醫生參加會診;
第一業務終端接收會診請求;基于會診請求創建會診任務;確定會診業務終端;
業務終端同步會診數據;服務器開始會診并提供會診數據和會診資料給業務終端;
所述會診資料作為參考資料,在會診數據被呈現時被相應的呈現:具體為:在會診時,當會診數據被呈現時,獲取當前被呈現的會診數據的維度類型,獲取維度類型相符合的會診資料作為待呈現會診資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未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7255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