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泥石流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評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068002.0 | 申請日: | 2021-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817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聞敏杰;董梅;吳君濤;邱欣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永欣聯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21/10 | 分類號: | G08B21/10;F16M11/08;F16M11/22;G01S19/4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聯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泥石流 滑坡 災害 監測 預警系統 評估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泥石流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評估方法,屬于地質災害監測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設備無法有效準確的對泥石流滑坡災害進行監測預警,也無法有效評估災害程度以及預測泥石流是否發生的問題。本泥石流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評估方法,包括北斗通訊模塊、預警中空室和若干安裝基座機構,安裝基座機構上設有角度調節機構、耐腐蝕控制箱和雨水傳感器,角度調節機構上設有若干加固板,耐腐蝕控制箱內部設有監測單元一,耐腐蝕控制箱之間設有傳感器拉線,耐腐蝕控制箱上端設有安裝支架,安裝支架上設有漂浮球,漂浮球內部設有監測單元二。本發明安裝穩定、可反復使用,能有效對泥石流的強度進行評估、對泥石流是否發生進行預測評估。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質災害監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泥石流災害監測系統,特別是一種泥石流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評估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泥石流災害威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泥石流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大,嚴重威脅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復雜的地質條件、頻繁的構造活動以及季風氣候帶來的充沛降雨,使泥石流災害在我國分布廣泛。特別是近年來受極端天氣、地震、工程建設等因素影響,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泥石流災害的發生以及變化,需要通過監測才能較準確地掌握,并且泥石流災害發生突然,前兆現象不明顯,且多數突發性地質災害活動強烈,所以預測、預報和預防比較困難,常使人猝不及防,造成嚴重的破壞損失。
對于這些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必須采用更完善的監測技術,為地質災害能夠有效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據,解決現有的地質災害監測識別精度低、效率低以及預警響應慢的問題。
泥石流災害風險評估不能阻止災情的發生,但有效的應用評估結果卻可以減小巨大的損失,而且,客觀的不同尺度災害風險評價圖可以給人們提供可能發生災害的區域范圍及災害預防信息,并為居民提供簡單易懂的防災知識,從而達到以預防為主,避免被動地等到災后才采取緊急行動的目的。因此可以說多尺度泥石流風險評價是對潛在泥石流災害進行預防的重要手段。
經檢索,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動態監測裝置【申請號:CN201520100064.9;公開號:CN204576755U】。這種監測裝置由供電系統、監測中心、數據采集終端、GPRS通信網絡和遠程服務器五部分組成。雖然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能進行一定程度的災情;但是無法有效準確的對泥石流滑坡災害進行監測預警,也無法有效評估災害程度以及預測泥石流是否發生。
基于此/因此,我們提出一種泥石流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評估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泥石流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評估方法,該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實現快速有效地對泥石流滑坡災害進行監測預警,能有效對泥石流的強度進行評估、對泥石流是否發生進行評估。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泥石流滑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包括北斗通訊模塊、預警中空室和若干安裝基座機構,所述安裝基座機構上設有角度調節機構、耐腐蝕控制箱和雨水傳感器,角度調節機構上設有若干加固板,耐腐蝕控制箱內部設有監測單元一,耐腐蝕控制箱之間設有傳感器拉線,耐腐蝕控制箱上端設有安裝支架,安裝支架上設有漂浮球,漂浮球內部設有監測單元二,耐腐蝕控制箱的上側表面設有太陽能光伏板,北斗通訊模塊分別與預警中空室、監測單元一和監測單元二之間通過無線通訊連接,預警中空室與監測單元一之間通過無線通訊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永欣聯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永欣聯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680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